在我国引进消化、自主创新、突破发展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30年之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组织出版了本书。论文集共收录文章76篇,其中祝贺稿1篇,综合类7篇,设计类27篇,施工类23篇,科研类11篇,运行监测类7篇,反映了30年来我国面板堆石坝引进、发展、创新、的发展历程和新成果。 本论文集可供从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科研、监测和运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针对抽水蓄能机组调节系统 建模与辨识、 控制策略与状态评估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以抽水蓄能水-机-电耦合复杂系统分析、系统科学与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按照模型构建、参数辨识、控制优化、系统集成的递进式结构体系进行全面阐述。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治污环保卷》包括总体篇、东线篇和中线篇三大部分。西线部分未启动实施,其前期论证内容在总体篇中反映。总体篇主要介绍包括南水北调工程规划阶段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对策研究,建设阶段施
本书概述了岩石边坡设计原则和边坡工程地质基础,并对地质构造和数据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岩石风化和边坡稳定性、现场勘察和地质数据收集等;探讨了岩石边坡不同破坏模式;总结了岩石边坡抗震稳定性分析、数值分析、爆破、岩石边坡加固以及变形监测的新技术和方法等; 简要例举了数个岩石边坡工程应用案例。《岩石边坡工程》自1974年首版面世以来,凭借其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和实用的案例分析,被广泛认定为岩土工程师 的参考书籍。 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中文读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学术资源, 为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该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
本书反映了白鹤滩水电站高水头、 高流速、 大断面、 大坡度、 大泄量、 高标号的巨型泄洪洞群在结构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技术、 施工装备、 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成果, 对提高水电站泄洪洞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安全性及规范性有重大意义,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本书共有十章,内容包括: 概述、 泄洪洞工程设计、 开挖与支护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期研究、 混凝土施工、 施工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金属结构制作安装与调试、 水力学原型试验与初期运行、 建设管理、 价值与未来。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的工程设计、 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围绕膨胀土岸坡堤坝渗透失稳在线修复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详细阐述岸坡堤坝空间信息感知与建设技术、监测感知技术、检测感知技术、多元数据融合技术、全链条技术集成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在线预警与修复加固平台构建技术。研究成果将显著提高岸坡堤坝渗透失稳预警的准确性和修复的及时性,有效改进现有的岸坡堤坝渗透失稳风险应对方式,提升我国在膨胀土岸坡堤坝滑坡防治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借鉴参考。
本书共有七章,内容包括:绪论、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建设管理、施工规划与布置、洞室群开挖与支护、混凝土工程、价值与未来。本书反映了在高地应力、硬脆玄武岩、长大错动带等复杂地质环境下,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在勘测设计、施工规划、施工装备、工程技术、建设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突破与工程实践成果。本书对复杂地质条件巨型洞室群开挖、引水发电系统混凝土施工等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等阅读、使用。
在我国引进消化、自主创新、突破发展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30年之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专业委员会组织出版了周建平、杨泽艳、张宗亮主编的《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30年-- 引进发展创新**》。论文集共收录文章76篇,其中祝贺稿1篇,综合类7篇,设计类27篇,施工类23篇,科研类11篇,运行监测类7篇,反映了30年来我国面板堆石坝引进、发展、创新、**的发展历程和*新成果。 本论文集可供从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科研、监测和运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工程,全长98.3km, 埋深2012m,是人类 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山脉,其深埋超长世界 ,施工单机连续掘进20 km,同为世界 长。隧洞工程的总体布局、规划、实施难度 , 独头通风距离达14642m, 贯通测量距离27.26km, 外鲜有类似案例,同时高地应力、岩爆、高岩温、软岩变形、深层地下水等特殊地质问题也对工程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书通过13个章节对引汉济渭秦岭引水隧洞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的角度进行记录与说明,其中第1章为绪论,第2至第7章为隧洞设计施工,第8至 3章为工程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及技术措施,尽可能详尽的还原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
本书以城镇给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及设备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管道修复预处理设备、管道检测技术与设备、注浆修复工艺及设备、原位固化修复工艺及设备、紫外光固化修复工艺及设备、机械制螺旋缠绕修复工艺及设备、热塑成型修复工艺及设备、喷涂修复工艺及设备、穿插法修复工艺及设备、碎(裂)管法管道 新技术及设备、非开挖修复其他通用设备,旨在为读者呈现非开挖现有工艺特征和专用设备。 本书具有贯穿技术、标准和施工的特色,对施工技术与装备进行了深入解析,可供给排水领域的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市政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