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 疏浚砂石不仅不是废料,而是十分稀缺的工程建设资源。为促进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的综合利用,本书对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了论述,主要论述内容包括: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的利用及权属安排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实践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体系 河道疏浚砂石出让交易方式与交易机制研究 长江河道疏浚砂石出让激励机制研究等。本书还提出了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政策建议,并编制了《长江河道疏浚砂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试行) 建议稿》。 本书可供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河道管理机关 航道管理部门 河道采砂管理部门 河道疏浚项目法人和承包单位等相关单位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借鉴。
在洪涝灾害期间,作为一部关于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医学专著,为一千万余灾区群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帮助灾区群众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灾,提高其卫生意识,减少灾后疫情暴发。同时对疫区医疗人员提供中医学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在灾后对书籍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 加完整地呈现中医千年来应对灾害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展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起,河南中北部包括郑州在内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并随后产生河口决堤、城市内涝等灾情,受灾群众1144.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响应 关于疫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要求,出版社启动卫生应急储备机制,由刘清泉教授牵头,组织北京、河南、河北三地中医学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国内
近年来, 涝灾频发,不仅威胁 粮食安全,城市“看海”新闻也频见报端。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治理洪涝灾害力度,但没有统一标准遵循,各地自成体系。为指导开展治涝相关工作,结合治涝标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员编写了本书。 本书整理了部分地区历史涝灾及涝灾损失情况,总结不同类型涝区的致涝成因和特点;评价了目前我国主要的除涝水文计算方法,提出了除涝水文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较深入地研究了确定治涝标准的评判条件和指标体系,提出采用设计暴雨重现期、暴雨历时、涝水排除时间、排除程度等治涝标准4项基本要素;在 提出了治涝区划框架、方案和涝区分类方法,结合开展的治涝规划相关工作,提出了治涝区划分区、分类图;开展了不同区域涝区的治涝标准与涝区治理工程费用和效益关系典型案例研究,提出了以经济指标为判别
本书在堤防工程的设计和易发生险情的机理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范天印、汪小刚主编的《堰塞坝险情特征与应急处置》重点分析了堰塞坝的形成条件与机理、险情特征,以及险情勘察、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置。主要内容包括:堰塞湖与堰塞坝的概念与分类,不同类型的堰塞坝形成条件、机理与可能性判断,堰塞坝的特点、险情特征与灾变过程,堰塞坝险情勘察与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险情研判、溃决洪水计算、坝体稳定分析,堰塞坝的应急处置工程、非工程措施与组织实施,堰塞坝险情的应急管理, ,通过 外堰塞坝险情的应急处置案例分析,系统介绍了堰塞坝险情应急处置各方面的内容。 本书立足于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需要,提升武警水电部队应急技术研究及实战水平,为服务广大官兵而编写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防灾减灾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近年来, 涝灾频发,不仅威胁 粮食安全,城市“看海”新闻也频见报端。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治理洪涝灾害力度,但没有统一标准遵循,各地自成体系。为指导开展治涝相关工作,结合治涝标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员编写了本书。 本书整理了部分地区历史涝灾及涝灾损失情况,总结不同类型涝区的致涝成因和特点;评价了目前我国主要的除涝水文计算方法,提出了除涝水文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较深入地研究了确定治涝标准的评判条件和指标体系,提出采用设计暴雨重现期、暴雨历时、涝水排除时间、排除程度等治涝标准4项基本要素;在 提出了治涝区划框架、方案和涝区分类方法,结合开展的治涝规划相关工作,提出了治涝区划分区、分类图;开展了不同区域涝区的治涝标准与涝区治理工程费用和效益关系典型案例研究,提出了以经济指标为判别
本书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展示了基层河长日常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细则等,是指导基层河长干什么、怎么干的锦囊和宝典,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在洪涝灾害期间,作为一部关于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医学专著,为一千万余灾区群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帮助灾区群众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灾,提高其卫生意识,减少灾后疫情暴发。同时对疫区医疗人员提供中医学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在灾后对书籍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 加完整地呈现中医千年来应对灾害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展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起,河南中北部包括郑州在内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并随后产生河口决堤、城市内涝等灾情,受灾群众1144.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响应 关于疫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要求,出版社启动卫生应急储备机制,由刘清泉教授牵头,组织北京、河南、河北三地中医学
在洪涝灾害期间,作为一部关于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医学专著,为一千万余灾区群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中医应对洪涝灾害的方案,帮助灾区群众行之有效地防疫防灾,提高其卫生意识,减少灾后疫情暴发。同时对疫区医疗人员提供中医学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工作。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利益。在灾后对书籍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 加完整地呈现中医千年来应对灾害的历史成果和未来展望。 2021年7月20日8时起,河南中北部包括郑州在内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并随后产生河口决堤、城市内涝等灾情,受灾群众1144.78万,农作物受灾面积87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为响应 关于疫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要求,出版社启动卫生应急储备机制,由刘清泉教授牵头,组织北京、河南、河北三地中医学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
本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河流生态治理和生态材料等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小河流以及生态护岸的相关概念和功能等;第2章主要阐述生态护岸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混凝土护岸的作用机理和相关技术;第4~6章分别介绍了三维土工网垫、土工格室护岸技术以及活木桩等生物工程的护岸技术;第7章详细介绍了生态护岸技术在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技术实用性,可供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园林景观、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河流生态治理和生态材料等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小河流以及生态护岸的相关概念和功能等;第2章主要阐述生态护岸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混凝土护岸的作用机理和相关技术;第4~6章分别介绍了三维土工网垫、土工格室护岸技术以及活木桩等生物工程的护岸技术;第7章详细介绍了生态护岸技术在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技术实用性,可供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园林景观、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河流生态治理和生态材料等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小河流以及生态护岸的相关概念和功能等;第2章主要阐述生态护岸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混凝土护岸的作用机理和相关技术;第4~6章分别介绍了三维土工网垫、土工格室护岸技术以及活木桩等生物工程的护岸技术;第7章详细介绍了生态护岸技术在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技术实用性,可供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园林景观、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河流生态治理和生态材料等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小河流以及生态护岸的相关概念和功能等;第2章主要阐述生态护岸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混凝土护岸的作用机理和相关技术;第4~6章分别介绍了三维土工网垫、土工格室护岸技术以及活木桩等生物工程的护岸技术;第7章详细介绍了生态护岸技术在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技术实用性,可供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园林景观、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在参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防汛机动抢险队伍的建设管理情况,主要介绍了防汛抢险工程设备、移动发电和照明设备两类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本书立足于实效性和实用性,对江苏省防汛抢险一线装备的通用设备进行了详细的使用讲解,并对日常管理及故障维修进行了分析。
本书在河道整治工程发生险情的机理和建筑物常见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上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力求打造成为青年水利工作者、防汛队伍技术培训、业务学习的教科书。本书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吸收和借鉴了近年来 大江大河的抗洪抢险实践经验和 研究、创新成果,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各类堤防工程险情的发生机理和抢护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