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设计与研究》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丹江口汉江干流上,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工程,同时也是开发治理汉江的关键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面临新老混凝土结合、加高工程抗震安全、大坝基础渗控处理及初期大坝混凝土缺陷检查与处理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设计与研究》针对这些难点,对大坝加高现场试验、后帮有限结合加高方式、新老混凝土面结合措施、大坝加高抗震、高水头帷幕补强灌浆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并较全面地总结大坝加高设计与施工中的各项先进技术和工程经验,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0世纪70年代,黄河断流现象频发,“八七”分水方案应运而生,在我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案专门为冲沙留出了约为黄河总水量三分之一的水量,将其余水量分配给了黄河供水区内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实行至今近40年,黄河断流问题早已解决,但黄河所带来的挑战远未终结,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难题仍待破解。如何在全河治理的大框架下,同时结合“堵”与“疏”的治河思路,防范黄河水患和治理泥沙问题,并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目前黄河治理工作中的核心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本书集中探讨的问题为:在黄河水资源总量极其有限,而流域内用水需求大幅攀升,且存在产水区与用水区空间分布不均并有丰枯水年之分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滴黄河水?针对这些
长江口北支治理直接关系长江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道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在维持长江口总体河势格局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长江口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口北支水沙盐特性、河道演变规律、水沙盐和风暴潮模拟与预测技术,以及北支改善平面形态、北支河口建闸等关键治理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在黄河两次调水调沙试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水沙联合调度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从水沙预测、泥沙频率曲线建立、黄河中下游来水来沙特性、高含沙洪水运动特征分析、高含沙洪水揭河底机理、水库泥沙淤积的相关分析与神经网络快速预测模型建立、水库异重流调度、水库汛期浑水发电与优化调度、水沙联合调度实例分析及对下游河道的影响、水沙联合调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主要研究成果。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直接关系防洪安全、航道畅通、涉水工程运行安全、岸线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诸多方面,影响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长江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赵勇户作亮王庆明等著海河流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立足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针对流域水安全现状,系统分析了流域水治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地下水修复与保护、主要河湖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洪涝灾害防御以及水治理能力提升等战略措施,为海河流域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根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之课题“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策略”(2016YFC0402408)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而成。全书基于项目对黄河流域未来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围绕黄河水沙平衡、水沙调控阈值和黄土高原治理度等关键问题,分析了近70年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时空格局变化过程,研究了维护黄河健康的水沙调控阈值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度,探索了未来黄河防洪减淤与水沙调控的新模式,提出了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加快建设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降低潼关高程、改造下游河道、相对稳定河口流路等治理保护措施。
《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泥沙冲淤规律与减淤调度》阐述长江上游的产输沙规律,建立梯级水库泥沙实时预报体系,提出泥沙冲淤观测关键技术与控制指标,并基于水沙数学模型对新水沙条件下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泥沙淤积与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泥沙冲淤规律与减淤调度》提出长江上游水库群运行后金沙江下游梯级与三峡水库的联合减淤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联合调度和坝下游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针对多沙河流水库库容淤损快、支流库容用不全、拦沙库容功能单一、汛期发电运行难等重大技术难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原型试验等多种手段,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库区滩槽同步塑造、拦沙库容多元化利用、汛期发电防沙运用三大关键技术,在黄河已建水利枢纽工程运用实践和规划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为黄河治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以黄河流域作为环境剧烈变化和缺水流域的典型代表,围绕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供需演变驱动机制、缺水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理论、复杂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耦合机制与协同控制原理三大科学问题,以实现2030年前减少黄河流域缺水量10亿~20亿m3为攻关目标,突破了具有物理机制的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高效输沙精细需水预测技术,创新了统筹效率与公平的缺水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调控理论方法,创建了复杂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多维协同调度技术与方法,发展了缺水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与协同调度理论体系。《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已在黄河流域分水方案优化和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等工作中开展了业务化应
本书针对多沙河流水库库容淤损快、支流库容用不全、拦沙库容功能单一、汛期发电运行难等重大技术难题,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原型试验等多种手段,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库区滩槽同步塑造、拦沙库容多元化利用、汛期发电防沙运用三大关键技术,在黄河已建水利枢纽工程运用实践和规划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过程中广泛应用,为黄河治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长江口北支治理直接关系长江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道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在维持长江口总体河势格局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长江口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