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与桥梁工程施工作为研究方向,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高速公路维修保养管理、高速公路专项养护与大修管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混凝土梁桥上部结构施工、拱桥上部结构施工、大跨径桥梁施工、桥梁及附属结构施工等。各章节内容既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相对独立;既可供读者全面、系统地学习,又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查阅与选学。
本书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与公路工程行业相关设计规范的对照手册。书中逐条列出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的条文和条文说明,及与之对应的其他相关规范的具体条文内容,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与相关规范融为一体且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读者使用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技术标准条文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学好、用好技术标准,而且能有效地掌握设计规范相关内容。本书可作为道路工程师的考试辅导用书,也可作为其案头工具书。
本手册为《公路养护技术标准》(JTG 5110 2023)的配套用书,介绍了标准修订背景、条文含义和制定依据、技术要求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调研收集的资料和为方便使用标准而补充的有关技术资料。本手册可供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
本书从公路基层养护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工作出发, 对我国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现状, 各类灾害的成因、特征进行了简单梳理, 对地质灾害调查、识别和监测方法, 防治措施, 养护和应急抢险要求等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条理清晰, 目的是普及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适合公路基层养护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认知学习用书, 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自学与培训教材。
《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优化方法》主要介绍静态和动态车辆路径问题、随机车辆路径问题,以及求解上述问题的粒子群算法、量子进化算法、蚁群算法等智能算法。《物流配送的车辆路径优化方法》共8章。第1章全面综述车辆路径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章至第4章分别介绍静态车辆路径问题的三种经典模型:有能力约束车辆路径问题、开放式车辆路径问题、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第5章、第6章分别研究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两类热点问题:动态需求车辆路径问题和动态网络车辆路径问题;第7章研究一类不确定性问题随机车辆路径问题;第8章开发智能车辆调度系统,并搭建动态车辆调度仿真平台。
本书研究了高速公路基本属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总结了我国高速公路30年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基于定量与定性评价方法研究构建了高速公路影响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国家战略、社会文化4个层面对高速公路发展进行了系统客观的评价,并对未来高速公路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本书可供高速公路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解读了国家、行业层面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大型临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隧道工程、拆除与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流程和编制技术要点,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编制的具体方法。本书可规范公路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提高其指导公路建设施工的科学性及针对性,有效管控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本书可供公路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相关人员编制和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时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与公路工程行业相关设计规范的对照手册。 书中逐条列出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的条文,及与之对应的《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JTG B01-2003)和其他相关规范的具体条文内容,使新旧技术标准与相关规范融为一 体且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读者使用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技术标准条文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学 好、用好技术标准,而且省时省力。 本书可供相关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及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等学习参考。
本书为推进落实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管理工作而编写。 全书共两部分,*部分为考核大纲,包括考核目的、考核范围、考核方法及考试内容;第二部分为模拟题库,分为公路篇和水运篇,均包括综合知识和能力、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技术四个部分,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及案例题共计2800余道。 本书可作为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之参考用书,也可供安全生产其他相关人员参阅。
本书依托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留仙洞站至白芒站区间双模(TBM EPB)盾构隧道施工项目,对复合地层长大区间双模盾构机选型与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复合地层长大区间双模盾构机选型与施工关键技术,对安全、高效、经济施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本书可供隧道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科学问题出发,旨在理顺不同类型公路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及求解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室内缩尺模型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类型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参考性。 全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介绍了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理论、试验及求解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章推演了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第3章推导了车-桥耦合缩尺模型相似原理,设计、制作室内缩尺模型试验装置,并进行测试分析;第4章模拟了桥面不平顺激励各种输入方法,并分析了桥面不平顺激励输入方法对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第5~9章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分析各种类型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响应;第10、11章详细介绍了车-桥耦合随机振动的求解方法,并分析了多轴货车多点桥面不平顺激励对各
高速公路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改扩建加宽工程为依托,为实现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的安全、耐久,结合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对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拼接加宽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进行总结和提炼。本书内容新颖、全面,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全书共分6 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石安高速公路改扩建拼接工程勘察设计概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拼接关键技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面拼接关键技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梁拼接关键技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涵洞拼接关键技术等。本书可作为从事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养护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与培训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张喜刚、杨永顺、周勇主编的《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为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分为规划与设计;施工与控制;结构分析与试验研究;养护管理、检测与加固四部分。其中包括我国近年来在建、已建有代表性桥梁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值得业界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
本书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组织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修订,对桥梁检查、养护、维修加固、交接工作相关的应知应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本书第8 章至第10 章为新增内容,重点介绍了桥梁维修加固、移交接养与初始检查、桥梁检测和监测及养护管理新技术等。本书适合基层桥梁养护人员、技术人员、养护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学生认知学习用书,以及桥梁技术人员自学与培训教材。
本书系统阐述沥青混合料的多尺度特性、纳观组分交互特性、微观界面结构表征、细观组成分布及宏观力学统一模型,同时深入探讨沥青材料多尺度跨越机制及损伤行为。本书适合于从事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港口/桥面铺装等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科研、教育等有关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籍。
《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南》(2015版)从我国实际需要出发,以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第十六次修订版)和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为依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吸取《ERG 2012》精华和基本保持《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南》(2010版)特色的同时,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合乎实际需要的适当修改和补充。内容包括使用说明、中文名称索引、UN号索引、应急指南卡、初始隔离和防护距离、遇水反应产生毒性气体的物质、消防和泄漏控制与防恐、附录。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加强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为城市一线交通管理者开展交通组织管理实践排忧解难,提供指导实战的操作手册。
本书从微观的行驶车辆交互行为入手,探讨宏观车流运行的动态特性,建立车流模型,提出并建立车流有序化组织理论与控制优化方法;系统地阐述行驶车辆行为模型、车流态势特性及感知方法、车流演化机理与稳定性分析、路网车流时空特征信息数据平台、车流有序化组织理论、车流运行控制优化方法及其系统仿真分析。本书的特色是所建立的模型和技术案例相对应,系统关联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BR》 智能网联车辆和车路协同及其控制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学科,作为智能网联交通的基础理论,研究车辆交互行为、车流运行动态特性及其控制优化方法,涉及数学物理、汽车交通、土木环境、机械电子、信息控制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学科。
本书主要围绕高速集成电路互连信号完整性并兼顾功耗等互连问题进行阐述,第2~4章是关于互连问题的认识,内容包括高速集成电路互连建模,互连信号响应及其灵敏度分析与动态功耗分析,以及复杂互连电路的信号响应分析;第5~8章是关于互连问题的解决,内容包括高速集成电路互连优化设计,以及基片集成互连、芯片级无线互连和碳纳米互连等互连新技术介绍。《BR》 本书内容以作者课题组近几年在高速集成电路互连领域的研究积累为核心,涉及国际**前沿研究,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