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分为上、下册,共五篇,包括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船舶耐波性的相关内容。下册包括船舶推进、船舶操纵和船舶耐波三个篇章。本书既继承上一版教材的优点,又贯彻教学内容更新改革的精神,增加近期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新兴技术与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实践性,适合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 《船舶原理(下册 第2版)》为下册,第三篇船舶推进以螺旋桨推进为主。除阐述螺旋桨的基本原理、几何特征、水动力性能、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影响、空泡现象及桨叶强度外,着重讨论螺旋桨的图谱设计及船一机一桨的配合问题。关于螺旋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及螺旋桨的激振力等问题也做必要的介绍,此外还概略介绍了普通螺旋桨以外的
本书图文并茂,侧重中国航海历史人文,拟在学术前辈的研究基础上,融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以及考古发掘新成果。在编写体例上,读本将突破以往注重以年代为主线的方式,拟以航海若干主题为线索,注重技术与文化同步梳理,内容涵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舟船、航海技术、港口、海外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文明成果,并将其置于世界航海史视野下,形成对照视野,体现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联系。形式上,该读本注重结合海博馆藏品与展项,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读者系统、有序、深入浅出呈现中国古代航海文史知识。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阐述了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与凝固技术及其新成果与进展。全书共六部分,内容包括:绪论、金属液态成型基础、液态金属的凝固及其组织与控制、铸件凝固缺陷及控制、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凝固技术。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既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金属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材料加工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及有关领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15年来在世邦集团对企业管理进行思考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总结,以新上任的经理人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分为 如何成为部署愿意追随的主管 非财务人员的主管的基本财务知识 以及 领导力 等内容。本书可用作货代行业企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行业经理人的读物。
本书论述了在风浪流等环境荷载作用下,在港船舶系、靠泊模拟试验技术和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研究了不同因素条件对船舶作业与系泊安全的影响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研究成果对保障船舶作业和系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可供从事港口工程设计、科研、管理的人员和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船舶海洋工程的经典教材,理论体系完整性系统性、难度深度安排循序渐进,非常适合船海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参考。全书共 12章,内容涵盖船舶运动的力学和数学基础、船舶在波浪上的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及其相关的研究进展,重点研究了船舶微幅摇荡的辐射问题、绕射问题、切片理论、船舶在波浪上运动的时域计算等关键问题。本书可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船舶结构设计方法的专业教材。书中不仅阐明了从事船舶结构设计的方法——规范设计法、直接设计法及可靠性设计法,而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有限元软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及基础知识、船体结构规范设计法、船体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船体结构直接设计法、船体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通用有限元软件及其在船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船舶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领域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用书,也可供从事船舶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和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高桩码头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要码头结构型式,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应用。由于高桩码头的结构特点,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一直备受业界的关注。在长期的实践中,高桩码头的使用者和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其在服役期的变化规律,详细地掌握了常见的病损、病害及其原因,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养护管理经验和维修技术。本书总结相关经验和技术,供码头的使用者、管理者、设计人员和检测维修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有关学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2016年版《海船船员培训大纲》编写。全书分九章。*章概述《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结构和主要内容,介绍了该规则的适用范围和一般定义;第二章介绍了船舶的号灯、号型以及声响和灯光信号;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阐述了《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二章的全部内容,分别介绍了船舶在任何能见度情况下的行动规则、船舶在互见中的行动规则以及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规则等。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部分:HRB500钢筋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第二部分:空心板梁桥设计新方法研究;第三部分:预应力梁的破坏机理研究;第四部分:高墩简支变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本书可作为建筑和桥梁设计、施工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培训用书,适合船长/大副考试培训使用,全书分九章:*章船舶操纵性能,第二章操纵设备及助操设施,第三章外界因素对操船的影响,第四章港内操船,第五章殊水域中的船舶操纵,第六章大风浪中船舶操纵,第七章应急船舶操纵,第八章搜寻和救助,第九章轮机概论。
张沛文编*的《中国内河航道建设》全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内河航道建设的悠久历史、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阐述了内河航道建设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合理性和在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中的优越性,强调了内河航道和航运事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全书共分4篇,包括古代航道建设,以流域为单元的高等级航道建设,跨流域现代运河建设与高水头通航建筑物,航道规划研究工作回顾。 本书适合水利水电和交通航运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政府决策人员阅读,也适合社会各界热衷于研究水利史、航运史的人士以及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4年全面修 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6年12月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交通运 输行业历来是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部党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狠抓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平安交通建设,近期修订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 2017]第25号),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生 产活动以及监督执法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贵在落实。安全生产条件是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的必要保障,安全生 产主体责任与监管责任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要素,两者都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既是一门集技术、经济、管理、安全、社 会和心
本书为《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建设指南》现场布设篇分册,是在总结全国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吸纳全国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创建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编制而成。本书从 绿色、环保、安全 的角度出发,结合两区三场集约化管理原则,采用大量工程实例图片进行示意,兼顾指导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提出了因地制宜、有利于风险防控和文明施工的水运工程施工现场布设内容,相关内容符合现行水运工程标准规范,对深入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可供水运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共5 章:第1 章介绍了水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第2 章介绍了水务建设工程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第3 章翔实地梳理了危险源管控的组织体系、工程内容、流程与要求;第4 章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危险源识别与分析的具体措施;第5 章为总结与展望。附录部分归纳了水务建设工程中各类重大危险源清单和对应的管理用表。本书可作为水务建设工程领域中的施工、设计、监理、质监等多个行业的技术参考或者指导标准。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舰船水压场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包括舰船水压场的理论解析模型、数值计算方法和实验测试系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实验资料和计算结果,总结了舰船水压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所建立的舰船水压场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均已得到有效验证。本书分三篇共十章内容,基于船舶水动力学中的势流理论,篇建立了舰船水压场的控制方程,在浅水条件下利用Boussinesq方程、KP方程及其简化形式,通过积分变换方法和有限差分方法对舰船水压场进行了解析建模和数值求解,第二篇采用Kelvin源和Rankine源格林函数,通过边界元方法和积分变换方法对有限水深条件下的舰船、潜艇和气垫船水压场进行了理论建模和数值计算,第三篇采用相似理论和现代测试技术,建立了压力场、波浪场和速度场的测量系统和直接或间接获取舰船水压场的方法,后简要介绍了舰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船舶电气系列教材》主要介绍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船舶电网、船舶配电装置、电气测量仪表、船舶电站自动控制原理、船舶电力系统保护及船用保护电器。总结归纳船舶电力系统的设计内容、要求和设计步骤,电缆的选择、电力负荷和电网电压降的计算方法,船舶电站容量及负荷计算的方法,并车条件和操作、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合理分配,并举例分析。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船舶电气系列教材》包含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力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理论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每章配有本章导读、本章小结及思考题,以加深读者对重要内容的理解。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船舶电气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船厂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含惯容器的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及惯容器的具体应用与探索。首先,分别介绍了隔振器技术、传统隔振技术及ISD隔振技术的研究概况。其次,开展了惯容器动力学特性分析,揭示了惯容器的本质。第三,基于惯容器的动力学特性,从理论上推导了含惯容器的单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且结合试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第四,推导了含惯容器的双层及多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然后,设计开发了惯容-橡胶复合隔振器产品,详细设计、校核及优化了惯容-橡胶复合隔振器结构,并将其应用于柴油发电机组隔振设计,分析了柴油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