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除序言和总说之外,其正文分为四卷,每卷各有内容组成。论述花品、花性,言简意赅、定义准确,使前辈兰人著作中一些朦胧的说法变得明晰确切。叙述种类、培养等,更是写得有条有理,还补充了前人没有说到的知识,抓住典型、分析特征。按花品档次高下给兰花排队的方法,介绍它们各自的审美价值,即 二种 九品 等。书中特别强调了兰蕙的个性,要求读者必须深刻了解兰花的好恶。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在野外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识别能力,笔者通过课题组多年积累,并联合长期从事野外植物调查和分类工作的科研人员,选取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8种(及种下等级),进行物种简述,生境特征、地理分布介绍和扩展阅读资料梳理,配以该植物的实物照片,对部分类群有多个物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笔者提供了部分物种的实物照片供读者了解识别。为了方便读者查询了解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省级地理分布,笔者查阅标本记录、植物志书和文献资料,梳理出918个物种(及种下等级)的西部地区分布省份,并形成附录于《中国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后。对于区域内广泛栽培的物种,笔者根据野外考察经验和植物分类学家的专业判断进
本书为《无抗养殖技术丛书》中一本,植物提取物类饲料添加剂作为主要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不仅具有植物资源丰富、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残留小、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还具有 多成分、多靶点 的作用特点,即植物提取物中富含生物碱、多酚、黄酮、多糖、皂苷和挥发油等多种类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微生物、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书主要结合作者及其团队近十年来选用五种热带及亚热带药食同源植物(黄灯笼辣椒、姜黄、槟榔、番石榴叶、显齿蛇葡萄)及其提取物在饲用替抗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五种植物及其提取物在畜牧领域中替抗饲料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本书结合了国内外先进的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和实践经验并立足甘肃省灵台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从品种选择,建立果园、老果园改造、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销售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符合甘肃灵台乃至陇东地区矮砧密植果园栽培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果园管理标准体系,对今后矮砧密植果园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老果园改造技术是灵台县在遵循国家土地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探索并在实践应用成熟后提炼总结的重茬更新、品种改优、嫁接改造等系列技术对全国主产区稳定果园面积,高标准进行老果园改造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了鄱阳湖及周边大片湿地和山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内陆淡水湖泊和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全球重要湿地之一。该地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大量湿地植物和山地植物等多种类型。本书是一本介绍各种植物分类和识别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植物。通常,这种手册会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等信息,并通过图像或插图来辅助读者进行植物识别。植物识别手册可以用于植物学爱好者、学生、研究人员、生态工作者、自然保护工作者等不同人群的参考。
本书共分为五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葡萄园常用农药种类及施药要点、葡萄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葡萄常见虫害种类及防治和生产中不利的环境因素影响。章综合介绍了病虫害防治原则,讲解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在葡萄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第二章介绍了生产中常用农药剂、杀菌剂型,农药的毒性、毒力与药效、作用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第三章涵盖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白粉病等十余种真菌性病害,根癌病、酸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少量的病毒类病害和线虫类病害,以及营养失衡症、裂果、落花落果、果锈、气灼、水罐子病等生理性病害,对每种病害发生的症状、病原、侵染循环和发病规律、防治原理、方法和要点加以描述;第四章主要讲述葡萄虫害的主要种类、分布、形态特征、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措施
本书选取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4个世界上拥有百余年国家公园体系的代表性经济体,通过文献回顾和访谈分析,对国家公园系统管理的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如生态保护政策、土地使用和产权、融资方法、地方社区参与决策,系统地总结了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为相关经济体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和做法。
我国植物园承担着植物 的迁地保护、品种繁育,对 保护濒危珍稀植物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植物园还兼具 向公众展示美好植物并进行 科普等工作。每一年中国植 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将举办植 物园学术年会,本书为年会 论文集,本书为总第二十七 期。中国植物园系统的工作 科研人员每年将有关植物园 建设、科学普及、育种研究 、引种栽培、资源调查、数 据管理等方面的 学术论 文收集汇集成书,便于植物 园的同行们互相交流提高, 为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出谋划 策,也是我国植物园发展的 风向标。
湿地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包含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两个方面,水文过程是湿地植被生长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同时也影响着湿地生源要素在植被和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决定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当前研究的核心是水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湿地水文格局时空分异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本书主要基于鄱阳湖湿地水文过程和水分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介绍鄱阳湖湿地植被景观格局及优势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对水文变化的响应,并剖析优势植物在生源要素(氮、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碳功能;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水分条件和植物分解对湿地土
在自然保护方面,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自然景观独特、自然遗产精华、生物多样性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与此同时,国家公园也在文化、教育、生态学、美学和科研领域凸显杰出的价值。 在文化的意义上,国家公园与一般性风景保护区、营利性公园有着重大的区别,它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之地,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呈现之所,也体现着特有的文化功能。举例而言,英国的高地沼泽景观、日本国立公园保留的古寺庙、澳大利亚保护的作为淘金浪潮遗迹的矿坑国家公园等,很多初都是传统的自然景观保护区,或是重点物种保护区以及科学生态区,后来因为文化认同、文化景观意义的加深,衍生出游憩、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
该卷共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章:介绍了木兰科植物靠前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第2章:对红花玉兰新种及多瓣红花玉兰新变种的发现命名过程进行了阐述。 第3章:对红花玉兰数量、分布、生境及4个居群的花部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阐明了红花玉兰的资源现状、分布规律,分析了花部形态和数量性状的多态性变化特征,对初步筛选出的24株不同表现性状变异类型的优良单株进行介绍;探讨了红花玉兰种质资源濒危原因和致濒机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第4章:对红花玉兰种群结构、居群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居群动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了红花玉兰种群生态特征,初步论述了红花玉兰群落物种组成层次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水平。 第5章:对红花玉兰的形态变异、居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以及红花玉兰与其它木兰
本书属于园艺学方面的著作。由园艺植物基础、园艺植物栽培的影响因素、园艺植物的育种、园艺植物的繁殖与定植、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园艺植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园艺植物农药使用及检测等部分组成。全书以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前部分针对园艺植物的栽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后部分就园艺植物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对于从事园艺植物研究的学者以及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的相关人员具有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的机制、模式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15AJY004)的最终成果。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生态补偿相关主体界定及相互关系、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模式及交易成本、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生态补偿资金分摊权重研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政策实践。
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隶属于葡萄科(Vitaceae)崖爬藤属(Tetrastigma),以块根或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清除体内自由基、双向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明三叶青具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抗癌、抗肿瘤及抗艾滋病毒等,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本书对三叶青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栽培繁殖技术、病虫草害的防治、采收及加工技术、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三叶青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三叶青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可供植物学、中药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果树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加农业产值,还能绿化美化环境。我国南方天气暖和,空气湿润,非常适合果树的生产。因此,南方水果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为帮助农民朋友提高南方果树先进的栽培技术,了解南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特编写了本书。本书选取了南方地区常见的13种果树,包括香蕉、芒果、荔枝、菠萝、澳洲坚果、脐橙、杨梅、番石榴、枇杷、石榴、草莓、樱桃、槟榔等。每种果树从栽培技术、主要病害防治、主要虫害防治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具有内容丰富实用、结构直观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栽培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南方果树生产者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