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现 《昙花现》由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副主任张颐雯主编,收录了18篇国内知名文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优秀短篇小说,既包括冯骥才、周大新、刘庆邦等经典作家的最新作品,也包括徐则臣、乔叶、东西等实力作家的年度最佳作品,更有马小淘、杨知寒等极有天赋、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作品。这些顶尖级作家各自用自己方式关注生活,发现和书写时代的新变,题材涉及方方面面,从边地到首都,从中国到世界,有对历史的回望,也有对未知的想象,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和新貌。 希望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短篇小说能够陪伴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获得一些安慰,得到一点力量,在扑面而来的烟火气里寻觅自我、理解自我。 入瓷 本书共收录9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等国内知名文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优秀中篇小说,梁晓声、
《四世同堂》是老舍20世纪40年代主要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抗战时期北平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人物囊括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洋派市民和城市贫民等各类形象,涉及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众多角色;通过他们屈辱、悲惨的经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并透过这一个个小人物的成长历史、情感历史和生活历史,史诗般地展现了 宏大主题 战争的残酷、战争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摧残、民族命运的颠沛沉浮和民族精神。
《啼笑因缘》:小说描写了旅居北京的杭州富家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侠女关秀姑、富家女何丽娜的感情纠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百态,不仅反映了儿女情长,侠骨柔肠,更是折射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百姓生活之艰难,社会之黑暗。该小说连载时,读者反响强烈,轰动一时,以至于 上海市民见面,常把《啼笑因缘》中故事作为谈话题材,预测他的结果;许多平日不看报的人,对此有兴趣,也订起报来了;预约改戏,预约拍制电影的,早已纷至沓来 ,可见此书之魅力。 《纸醉金迷》:小说以抗战胜利前夕的陪都重庆为舞台,描写了重庆从政坛到商场,从上流到底层,银行家、公务员、小商人、交际花、老妈子,甚至苦力工人无不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人人都陷入倒卖黄金、炒作债券的金融旋涡中。人性、感情、灵魂、肉体都成了投
严歌苓作品集 包括《一个女兵的悄悄话》《花儿与少年》《铁梨花》三部经典作品。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之作,也是他*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小说以京城国务总理金家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着眼于巨宦豪门腐朽过程的描绘,既不是单纯的暴露,也不沉醉于富丽生活的渲染,而与一般通俗作品不同,在故事中尽力开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充溢着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无情摧残后引发的伤痛感慨。书中人物描写的细致、倒叙的开头、百万字小说的结尾呈半开放式的状态,这些都超出了一般章回小说的格局,而与新文学作品打通。 作为表现大家族的小说,《金粉世家》不仅常被论者拿来与《红楼梦》相比,还平行地与巴金的《家》作比较。
郭腊梅主编的《马如飞先生南词小引初集》分上、下二卷。为清代弹词“后四名家”之一、苏州弹词“马调”创始人马如飞所撰,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刻本,署长洲沧浪钓徒马如飞吉卿甫著,吴县酣春楼主卧读生瘦梧氏校,共收开篇80余首。该开篇集堪称苏州弹词早期开篇集之经典代表作,自付梓问世以来,仅有清光绪十二年刻本一种版本,存世无多,弥足珍贵。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馆藏清代弹词开篇集 珍本之一,其保存较为完好。本着抢救和保护 “非遗”项目苏州评弹之旨,拟于初版130年后将之影印再版,以期此一代名家所创清代精华开篇集得以流传愈广,与众同享,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文学艺术和历史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