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唐诗》 读懂唐诗,从唐诗背后的故事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唐诗: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因为朝廷总不让他当大官,内心憋屈;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立志从军来到边塞抒情,而是因为他的家就在边塞;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少与他的豪华别墅和带薪休假有关…… 抛开复杂的注释,丢掉公式化的赏析,从唐诗的创作故事着手,真正理解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半小时漫画唐诗2》 读懂唐诗,从唐诗背后的故事开始。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唐诗:万众期待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逾半个世纪,根据存世的十一个古本《红楼梦》,一字一句精校而成。汇校者研求领会曹雪芹真文笔意,审辨伪文假续、窜乱讹误,力求恢复原貌,给广大红楼爱好者提供一个信本。它不同于含四十回高鹗续书的一百二十回本,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曹雪芹著”。 一般读者以为,曹雪芹生前只留下了《红楼梦》前八十回。而周汝昌等学者认为,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只是八十回后的文稿因故迷失了。在本书末尾收录的文章《脂砚痕清云未散红楼影切梦犹香》中,汇校者根据脂砚斋批语提供的线索,阐述了他对《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真本《红楼梦》,可供读者参考。 本书力求忠实于古抄本。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清乾隆时期,文人用口语写作的不多,所谓“白话”里的许多字尚无定规,作者常常
《八代诗选》由[清]王闿运著
《李煜全集》 《李煜全集》是“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汇辑李煜的全部作品,共收诗16首、词38首、存疑词16首、文14篇,另有残句3句、残篇6篇。全书分为甲卷(全诗新编)、乙卷(全词新编)、存疑词、丙卷(全文新编)、残篇和附录六个部分。本书的整体顺序是按照时间、文体、正文、残句、存疑序例,先诗次词后文赋。正文部分除每篇(首)原文外,设有题解、校注、汇评等部分。附录部分主要包括五篇录自《宋史》《南唐书》等关于李煜的传记。另有李煜研究资料汇编。本书是目前对李煜作品一次较为完备的整理,力求对李煜的作品及李煜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靠、可读、可赏的读本。 《李清照全集》 本书汇辑李清照诗全部作品,是目前李清照诗作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力求对李清照
《杜甫诗全集》,全三册,收录迄今所存全部1455首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并吸收古、今人研究成果,按诗人的人生轨迹对诗歌进行编排。全书从“题解”“注释”“汇评”三个方面对每首杜诗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题解”简介诗歌内容、交代诗歌背景、鉴赏诗歌内涵等;“注释”简释字词,注明典故及出处,并标注诗句异文,为简约起见,不作具体版本说明;“汇评”于每首诗下摘录两三种自宋元至明清以来对杜诗进行阐释的注本,所引达百种,集中反映了杜诗学的发展脉络。此书在手,细细探索,诗人之忧思、之欢喜、之感叹、之珍重,如在眼前,震动你我每一根神经而共鸣。
三言 即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二拍 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前言宋元"说话"技艺发展到明代后期,由于长篇章回小说的兴起,"说话"逐渐被说书所代替,但那些宋元旧篇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逐渐脱离口头文学而成为书面文学--通俗小说。这时,有不少人整理宋元话本,并模仿创作了很多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拟话本的作品专集很多,但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成就的是"三言二拍"。"三言二拍"具体是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
陈榕甫先生在《夜光杯》副刊开辟《古代微型小说精粹》专栏(署名“师竹”),每周刊发一篇,自1995年9月至1998年10月共近两百篇,《唐宋微型小说精粹》就是部分文稿的结集。笔记作为一种文体,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宋大放异彩,明清两代亦不乏佳作。《唐宋微型小说精粹》以唐宋笔记文为重点,计自《朝野佥载》、《隋唐嘉话》等三十余种名著中选文120篇,均按时代先后排列,并改用《唐宋微型小说精粹》作为书名。另有3篇取材于魏晋南北朝作品,4篇取材于明清两代作品。古代的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字句凝炼,取材精准,富有生活气息,凭只字片语便可一窥人物的性情品质,可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绝妙谈资。
本书是明代嘉靖年间洪楩清平山堂编印的。现残存有二十九篇作品。是现存宋元小说家话本中最接近原貌的版本,收录了不少宋元话本的代表作。原书错漏很多,但恰好保存了许多民间说唱的本来面目及宋元时代的生活面貌和语言特征,是中国小说史和汉语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本书以古今小品书籍刊行会影印《清平山堂话本》和马廉影印《雨窗欹枕集》为底本加以点校。本书注释,每篇均详述该篇故事的著录和流传情况,侧重于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汇和名物制度的解释。校勘精审,注释惬当。书末附马廉、阿英和整理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