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唐诗》 读懂唐诗,从唐诗背后的故事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唐诗: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因为朝廷总不让他当大官,内心憋屈;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立志从军来到边塞抒情,而是因为他的家就在边塞;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少与他的豪华别墅和带薪休假有关…… 抛开复杂的注释,丢掉公式化的赏析,从唐诗的创作故事着手,真正理解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半小时漫画唐诗2》 读懂唐诗,从唐诗背后的故事开始。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唐诗:万众期待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逾半个世纪,根据存世的十一个古本《红楼梦》,一字一句精校而成。汇校者研求领会曹雪芹真文笔意,审辨伪文假续、窜乱讹误,力求恢复原貌,给广大红楼爱好者提供一个信本。它不同于含四十回高鹗续书的一百二十回本,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曹雪芹著”。 一般读者以为,曹雪芹生前只留下了《红楼梦》前八十回。而周汝昌等学者认为,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只是八十回后的文稿因故迷失了。在本书末尾收录的文章《脂砚痕清云未散红楼影切梦犹香》中,汇校者根据脂砚斋批语提供的线索,阐述了他对《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真本《红楼梦》,可供读者参考。 本书力求忠实于古抄本。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清乾隆时期,文人用口语写作的不多,所谓“白话”里的许多字尚无定规,作者常常
《八代诗选》由[清]王闿运著
“三言二拍”是对《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统称,“三言”由冯梦龙著,“二拍”由凌濛初著,共收短篇小说200篇。小说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又合乎情理,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内心刻画深刻真实,呈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拟话本小说中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本套书属于未删减版,即保留了原刻本中的所有情节,很有收藏价值。
《李煜全集》 《李煜全集》是“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汇辑李煜的全部作品,共收诗16首、词38首、存疑词16首、文14篇,另有残句3句、残篇6篇。全书分为甲卷(全诗新编)、乙卷(全词新编)、存疑词、丙卷(全文新编)、残篇和附录六个部分。本书的整体顺序是按照时间、文体、正文、残句、存疑序例,先诗次词后文赋。正文部分除每篇(首)原文外,设有题解、校注、汇评等部分。附录部分主要包括五篇录自《宋史》《南唐书》等关于李煜的传记。另有李煜研究资料汇编。本书是目前对李煜作品一次较为完备的整理,力求对李煜的作品及李煜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可靠、可读、可赏的读本。 《李清照全集》 本书汇辑李清照诗全部作品,是目前李清照诗作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力求对李清照
《杜甫诗全集》,全三册,收录迄今所存全部1455首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并吸收古、今人研究成果,按诗人的人生轨迹对诗歌进行编排。全书从“题解”“注释”“汇评”三个方面对每首杜诗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题解”简介诗歌内容、交代诗歌背景、鉴赏诗歌内涵等;“注释”简释字词,注明典故及出处,并标注诗句异文,为简约起见,不作具体版本说明;“汇评”于每首诗下摘录两三种自宋元至明清以来对杜诗进行阐释的注本,所引达百种,集中反映了杜诗学的发展脉络。此书在手,细细探索,诗人之忧思、之欢喜、之感叹、之珍重,如在眼前,震动你我每一根神经而共鸣。
《儒林外史(清凉布褐批评)(精)》采用前言、夹批、回评三种形式组合而成一完整的批评体系。前言犹如昔日之“读法”,以使读者对其人其书有一宏观了解和认识。夹批主要对词、句、段进行批评,间有串评,着重于阐发其中隐而不露的讽刺和寓意。回评于每回之后,着重对整部书的主题、回与回的联系与过渡、人物形象的塑造、谋篇布局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说,兼亦涉及本事勾稽,以史证文,以文引史,文史互补,务求有助于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并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论题、新的视角和新的途径。
三言 即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 二拍 即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前言宋元"说话"技艺发展到明代后期,由于长篇章回小说的兴起,"说话"逐渐被说书所代替,但那些宋元旧篇依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逐渐脱离口头文学而成为书面文学--通俗小说。这时,有不少人整理宋元话本,并模仿创作了很多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拟话本的作品专集很多,但真正能代表明代对宋元旧篇的整理和拟作新篇的水平,反映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成就的是"三言二拍"。"三言二拍"具体是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奇》。"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