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小说 2009年《出版人周刊》(PublisherWeekly)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年《图书馆期刊》(LibraryJournal)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年《轨迹杂志》(Locus)年度科奇幻类推荐小说 2009年Barnes&Noble书店年度*佳科奇幻小说第二名 2009年星云奖(NebulaAward)*佳科奇幻小说得主 2010年雨果奖(HugoAward)*佳科奇幻小说得主 2010年轨迹奖(LocusAward)*佳新人科幻小说得主 2010年约翰.坎贝尔纪念奖(JohnW.CampbellMemorialAward)得主 2010年康普顿.库克奖(ComptonCrookAward)得主 201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参考及读者服务学会」(ReferenceandUserServicesAssociation)书单推荐*佳科幻小说 2010年科奇幻评论网站SFSite年度读者票选第二名 2011年英国科幻协会奖(BSFAAward)*佳科幻小说入围 2012年日本星云奖海外*佳长篇小说得主 近未来的世界,石化资源近于枯竭,以石油为
詹姆斯·琼斯,美国小说家,1939年加入美国陆军,并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战后离开部队,潜心写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细细的红线》是他的代表作“战争三部曲”中的第二部。1941年底日军袭击珍珠港以后,一度势如破竹,直到1942年6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击败了日本航空母舰部队后才转入反击。1942年8月,这把反击之剑,最早指向的正是瓜达尔卡纳尔这个当时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小岛。日本陆军依然不可一世,为了夺回瓜岛,先后派遣三万多兵力。对于盟军而言,瓜岛就是第一块跳板,盟军从这里起跳,越过太平洋上一个又一个岛屿,最终赢得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在这个意义上,正是瓜达尔卡纳尔岛上那“细细的红线”,挡住了日军的狂潮,在太平洋的岛屿作战中,形成了一个转折点。 作者詹姆斯·琼斯当时是美国陆军某步兵师的一员,亲身经历了瓜
十七岁,在阳台上与闺密夜谈,一个强烈的念头冒了出来:我不想要渺小的人生,不想要那充满平凡的担忧、普通的期望,写满陈词滥调,充斥着孩子尖叫声的人生! 二十三岁,在异国他乡狭小逼仄的出租房里,男友让我在梦想和他之间做出抉择,我忍痛选择了梦想。坐在冰冷的浴室地板上,我笨拙地挣扎,想把臃肿的词句和任性的感情打磨成简练、真实的诗篇。 二十八岁,在凌晨四点的厨房里,双脚踩在冰冷的瓷砖地上,我筋疲力尽地为六个月大的宝宝热着牛奶。暂时忘却对永恒不朽的渴望,暂时屈服于偏离命运的必然,听凭身体的软弱掌控一切。 三十岁,我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房子,深爱过的男人对我说“跟我走吧”,我知道在那困惑、放肆、错误的瞬间,我赌上了自己整整十年存在的意义,险些丧失了过往的人生。 四十岁,在密不透风的洗衣
作为世界黑色灾难的长篇制作,《末日逼近》讲述了美国政府的一个秘密实验基地无意间将一种超级流感病毒释放,于是恐怖笼罩着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世界上大部份人口莫名其妙地死去,当最后仅存的一小群人挣扎着重建文明时,恶魔把他的魔掌伸向了美洲的幸存者们…… 病毒的侵袭,道路上成堆的尸体,脚下倒下去的亲人的尸首,政府的谎言和镇压,百姓的质疑和对抗,幸存人的挣扎,魔鬼的威胁……斯蒂芬o金用魔鬼般的手指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不在震慑着读者,将读者带人惊悸和颤栗的深渊:带来上帝旨意的阿巴盖尔妈妈、弱智的汤姆、聋哑人尼克、"黑衣人"弗拉格、对弹药和武器有独特敏感性的"垃圾桶"劳埃德、患难中的斯图夫妇……一个个离奇的人物命运紧紧地攥着你的心…… 《末日逼近》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城镇生活和
在这部堪称冷战史诗的小说《德里罗作品:地下世界》中,垃圾分析师尼克目睹被人类抛弃的废物——从纸屑到核废料——构成了一个地下世界,它在暗中积累、扩张,进而吞噬着现实世界的生活…… 一架报废轰炸机,在这个被遗弃在地下世界的杀人机器上,居然有人喷涂了“长腿美女萨莉”的形象。这个世俗的性感美女似乎有某种对抗死亡的力量。 《德里罗作品:地下世界》讲述20世纪后五十年的美国故事。它以摄像机般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捕捉现代社会的荒诞和痛楚,探寻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历史的真实力量。透过德里罗的雄健笔触,读者依稀听到其中先知般的诉说。
本书是“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的罗伯特·海因莱茵最著名作品之一,是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云奖获奖作品!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在火星上出生长大的瓦伦丁·麦克尔·史密斯回到地球上,认识、接触和最终改变人类社会的故事。 首次登陆火星的地球探险家全部遇难,只在火星上留下一个孤儿。二十五年后,第二支火星探险队将这个被火星人抚养长大的孩子带回了地球。 按照地球法律,瓦伦丁·迈克尔·史密斯成为火星的拥者。于是,从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起。他立即成为各大势力争夺的对象。 但是,此时的迈克尔·史密斯对地球和人类一无所知。以火星人的眼光来看,他觉得这个新世界简直不可理喻,人与人之间充满尔虞我诈;这里没有爱,只有冷漠。 所
在这部堪称冷战史诗的小说《德里罗作品:地下世界》中,垃圾分析师尼克目睹被人类抛弃的废物——从纸屑到核废料——构成了一个地下世界,它在暗中积累、扩张,进而吞噬着现实世界的生活…… 一架报废轰炸机,在这个被遗弃在地下世界的杀人机器上,居然有人喷涂了“长腿美女萨莉”的形象。这个世俗的性感美女似乎有某种对抗死亡的力量。 《德里罗作品:地下世界》讲述20世纪后五十年的美国故事。它以摄像机般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捕捉现代社会的荒诞和痛楚,探寻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历史的真实力量。透过德里罗的雄健笔触,读者依稀听到其中先知般的诉说。
《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是一趟史诗般的旅程。保罗·索鲁乘坐火车,从伦敦出发,穿越欧洲,横贯整个亚洲。壮游之路,由众多著名的火车路线连缀而成,车头蒸汽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的这次发现之旅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要过很久之后,西方世界才开始了解东方的风土人情、美食、信仰和文化。回到当时当地,在索鲁眼中与笔端呈现的欧亚大陆,展现出的是一派完全陌生的图景,弥漫着真正的异国风情。
十七岁,在阳台上与闺密夜谈,一个强烈的念头冒了出来:我不想要渺小的人生,不想要那充满平凡的担忧、普通的期望,写满陈词滥调,充斥着孩子尖叫声的人生! 二十三岁,在异国他乡狭小逼仄的出租房里,男友让我在梦想和他之间做出抉择,我忍痛选择了梦想。坐在冰冷的浴室地板上,我笨拙地挣扎,想把臃肿的词句和任性的感情打磨成简练、真实的诗篇。 二十八岁,在凌晨四点的厨房里,双脚踩在冰冷的瓷砖地上,我筋疲力尽地为六个月大的宝宝热着牛奶。暂时忘却对永恒不朽的渴望,暂时屈服于偏离命运的必然,听凭身体的软弱掌控一切。 三十岁,我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房子,深爱过的男人对我说“跟我走吧”,我知道在那困惑、放肆、错误的瞬间,我赌上了自己整整十年存在的意义,险些丧失了过往的人生。 四十岁,在密不透风的洗衣
《愚人船》是一部诗文体裁的叙事作品,全诗共占7308行,俗称8千行诗。《愚人船》有自身的序和跋,然后再分成112个章节,而在第110章的后面又独辟蹊径,再列出110a和110b两章。112章诗篇全部独立成文,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和过渡。《愚人船》的诗文组织比较严谨,诗行内容也比较完整,结构独具匠心。 《愚人船》面世以后立刻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文学成就。德国的许多城市,如纽伦堡、豪宇特林、奥格斯堡、吕贝克、罗斯托克,从南到北,不断地印刷出版这《愚人船》,甚至一版再版。《愚人船》的影响很快跨越了国界,进入法国、英国、荷兰,并在那些国家被译成他们的民族语言;而且在这些国家的文学界还出现了许多的模仿之作,兴起了一股愚人文学热。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愚人船》作为一部用德语著作的文学作品从此以后在德国文学史上
1947年1月5日,一名年轻女子受尽凌虐的尸体在洛杉矶的一处空地中被人发现。 女子生前美丽的容颜被人用利刃从左耳到右耳划出一道可怖的怪笑,躯干上的创伤更是令人不寒而栗。她就是“黑色大丽花”一一她的死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桩黑色悬案。 突如其来的惨案牵动了洛杉矶警局的全部警力,一对年轻警探——布雷切特与布兰查德——奉命参与办案。两人既是搭档,也是密友;既是拳坛上的对手,也是情场中的竞争者。但黑色大丽花就像一个冰冷的黑洞,将个性经历天差地别的两人先后拖入她那无法逃脱的魔咒之中。一种黑暗的痴迷驱使着两人去挖掘她过往生活的每一块碎片,去天涯海角搜捕杀害她的凶手,去毫无保留地占有这个女人一即便是在她死后。这段地狱般的旅程带着他们穿越四十年代好莱坞那光鲜外表下的肮脏与虚伪,追踪
故事分别发生在奥罗拉世界、索拉利世界、贝莱世界和地球。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索拉利世界上已空无一人,只剩下机器人留守,索拉利人都到哪里去了? 地球人的殖民运动蓬勃发展,地球及其银河殖民者的壮大,使外世界感到恐慌。外世界的领先者奥罗拉人觉得情势紧急,要维护外世界的强势,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遏制地球和殖民世界继续开拓银河的势头。 机器人丹尼尔和吉斯卡牢记地球殖民者老祖宗伊利亚·贝莱的告诫:如果不扩展,不追求进步,世界就会日趋衰败。为了拯救地球及其殖民者,拯救人类,促使地球人及外世界人向外发展,建立一个崭新的银河帝国,丹尼尔和吉斯卡自觉肩负起这一重任。但是,“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束缚着他们的手脚,是严守“机器人学三大法则”,眼看地球走向毁灭,还是违背法则毁灭自身…… 奥罗拉的人
《绿帘》是韦尔蒂的第一部小说集,奠定了作者的文学地位,从此,评论家将她的作品和爱伦·坡、威廉·福克纳的名作相提并论。该文集包含17篇短篇小说,故事均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人物多是平凡如你我的常人,基调上有的调侃戏谑,描摹出平淡人生的庸俗、谐趣和虚伪,有的温柔婉约,透露出青春的情愫、年少时的懵懂惘然;有的则是沉重凄楚,揭示物质之困乏、精神之创痛、沟通之无道,总之是林林总总,把人生的秘密、辛酸、孤独、恐惧、危险描摹得入木三分。
这部另类历史小说一开始,西方文明便在一次瘟疫中遭到了覆灭,行军至那里的蒙古将领巴尔德未遇到任何活人,就回帖木儿可汗的营帐内禀报。可汗马上下令将全军处死,可在当夜自己却遭天雷。从此故事主角之一巴尔德开始了生命的流浪,他被一位穆斯林奴隶贩卖给了中国商人。在运奴船上他遇到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可玉。到这里,两个不断轮回转世的“灵魂”便全部登场了,这两个B与K开头的灵魂们将陆续在接下的十个故事里反复出现。全书时间线索清晰,时代感鲜明,基本涵盖了人类真实历史的几个重要时期:大航海时期、莫卧尔帝国的强盛时期、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地的兴起、新科学的出现、历史学和哲学的变革、世界战争、原子能的应用以及战后各类世界组织的出现和全球化的来临。然而,西方中心变成了,东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