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宝全书
《一纸繁花(文化名人藏书票)(精)》为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所藏的中国艺术家历年为文化名人创作的藏书票作品选集,共收录五十余位藏书票艺术家为一百多位票主设计制作的藏书票共一百六十余枚,其涵盖的文化名人包括陈佩秋、冯骥才、华君武、陈村、陈丹燕、金宇澄、董桥、肖复兴等。本书还特邀二十余位票主(或家属)和朋友撰写了介绍票主藏书、书房或藏书票的文章,以增进读者对票主的了解。本书是手稿馆继2013年出版的《纸上落英》之后又一部藏书票作品专集,可视为对我国近二十余年文化名人藏书票创作的又一次阶段性小结,展现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文化名片所蕴含的丰富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从中可一瞥中国藏书票创作的历史履迹。
崔子范先生自幼喜爱绘画,后得到中学美术教员张子莲先生和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指导,打下良好的中国画基础,在北京画院工作的二十多年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作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近年来离开了行政领导岗位,潜心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1981年《玉兰八哥》获北京市美术作品展等奖。曾先后在北京、瑞典、丹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外大型展出。1986年,他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大型个展。吴作人、李可染、叶浅予、何海霞、张仃等美术巨匠都亲临参观,高度评价。1991年山东省成立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同年被国家评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崔子范精品集》和《崔子范艺术研究》。1994年他将自己的精品122件捐赠中国美术馆,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同年崔子范艺术馆在山东省青岛市落成,这里将性地陈列作者的主要作品
本书对最近二十年内国际司法和仲裁机构受理和裁判的案件进行精选和翻译,综述案例,并对每个案例后对法院或者法庭判决的主要法理进行点评。在综述方面,主要对案例从事实背景、法庭管辖权、实体问题判决以及对判决的不同意见等方面入手,力图限度地保留法庭审理和裁判案件的原貌,使读者能够清晰还原出法官推理论证的逻辑和思路;在案例点评方面,编者选取每个判决所涉及的主要法理问题,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
《在我坟上起舞》是钱伯斯青少年文学的代表作,完成于一九八二年。小说通过日记体及其他多种手段记叙了一个夏季发生在十六岁的哈尔·鲁宾逊身上的故事。小说以哈尔和巴里的相识开始,在他们相处的七个星期中,哈尔逐渐迷恋上了巴里并视他为自己一直在寻觅的“心灵伴侣”。巴里“背信弃义”之后,哈尔怒不可遏,一场激烈的争吵终于在不经意间爆发。为了追赶负气而走的哈尔,巴里骑的摩托车不幸撞上了路边的大树。巴里死后,哈尔悔恨不已,他想起了巴里生前曾要求他遵守的誓言:如果我俩谁先死去,另一个人要到他的坟上跳舞。于是哈尔趁着夜色两度到了巴里的坟前并信守诺言翩然起舞,第二次当哈尔跳得正酣的时候被警察当场擒获。哈尔不愿对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解释,这令他的父母、法官和社工们大伤脑筋。后来在奥斯本老师和来自挪威的女孩卡
《东方之旅》是黑塞写作态度的转折点,从强调自我的个人主义,到献身给团体的崇高服务精神。描写生之追寻者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再有一位朝着模糊的理想奋斗的主角,而只有试图表达和实现理想的一个中心思想。透过十八世纪流行的“盟会小说”引人入胜的技巧,象征黑塞自己的书中主角H.H,为盟会所做的象征性旅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卡夫卡式”经验,终于为他所追求的永恒精神领域——“第三王国”下了有效的定义。以象征性的自传开始的这本书,卒以艺术的神圣化结束。黑塞在此已经到达唯美的理想境界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无论是在政治文明或是在学术文化方面,唐朝犹如一个分水岭,将中国古代社会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刘邦的“求贤诏”到宋太祖的“不杀士大夫”,中国封建社会在治国理念和政治实践上均走出了一个文治化的理路来,而唐朝便是文人政治的一个具体的大舞台。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以自身独特的面目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因而政治文明研究成了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科学研究门类。站在广义的角度上看,政治文明属于大的人类生态史的范畴,研究政治文明不能不首先考虑那些虽然在表面独立于政治现象,却对政治产生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构成了政治文明的外部要素。而那些作为政治主体的“政治人”及其创造的各种
在资本横流的商海里浮沉,各中新仇旧恨,实在一言难尽。曾经翻云覆雨的人一朝跌落,利剑也藏锋,隐于市井;即使笑到的人,到底是否落得满腹辛酸,只有自己知道。貌不惊人的大龄女青年杨玄居然是几年前纵横金融圈的“资本剑客”,年少得志几经大起大落,疲惫归隐却被暴发户李伯庸意外拣走。而当纯情农民企业家先生捡到疑似落魄的大龄女青年;万花丛中过的花花公子对上外表妖媚内心的白领妹,奔向理想与成功的康庄大道上蓦然多了鸡飞狗跳。一时间苦辣酸甜俱全,才算是不枉此生路过。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是一部感动整个欧洲美洲的小说,被誉为“疗愈系中的疗愈”,讲述了一个伦敦女作家与海中孤岛根西岛的传奇际遇:那是一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伦敦女作家朱丽叶收到了一封根西岛的陌生人来信,信上说在一本二手书里看到了她的姓名和住址,于是冒昧写信前来。 朱丽叶由此结识了神奇的根西岛,结识了由农夫、裁缝、园丁、渔夫组成的“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在连天炮火声中,这群淳朴神奇的人,有的为求爱读起了诗歌,有的为忘掉战争的伤痛读起了莎士比亚,有的因为《塞涅卡书简》摆脱了酗酒,有的则喜欢在读书会上朗诵食谱…… 朱丽叶决定拜访小岛,由此改变了她一生的走向,也打开了一个感动大西洋两岸几千万读者的故事大幕。
《萨尔卡·瓦尔卡》是作者赢得国际声誉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一个渔村为背景,描写了贫穷的渔家女萨尔卡·瓦尔卡及其母亲两代人坎坷的生活,刻画了萨尔卡·瓦尔卡坚毅、果敢而又纯洁的性格,她面对渔村中的贫困与黑暗从不放弃,奋力抗争。全书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凌辱和苦难,控诉了那个不平等的社会。本书书前有译本前言,书后附有颁奖词、受奖演说和作家小传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