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整理全国各省高考试题,从试题的背景、方法、拓展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挖掘命题的题源,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热点试题进行分类总结,精心挑选了函数、数列、解析几何三块核心内容组成30个专题,各个击破,明析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找到破解此类问题的捷径.提升解题技能,拓宽解题思路。
《大地的眼睛》(1946-1950)由《通向友人的路》、《沉思录》、《人类的镜子》三部分构成,是普里什文最后一部完成的著作,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的“总结之书”。 《通向友人的路》以传记性质的抒情笔记对影响作者个性形成的重大事件和感受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长历程时,普里什文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融入自然”,置身森林就像待在朋友中间一样。标题中的“友人”原文为单数名词,可能是普里什文心目中的某个读者,也可能是普里什文自己,思考中的他常常和自己交谈。也可能另有所指,即自然本身,或许还有诗。 《沉思录》主要是普里什文关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自然现象等的“沉思”,这些沉思具有深刻的思辨色彩,同时又充满着鲜活的感受和生动的细节。 《人类的镜子》最饶有兴味,普里什文把自
本书以“《四库全书》书籍设计系统”为题进行研究,对举凡书籍封面、内文、包装、副产品、藏书楼等作了综合的考察,对其中的形式作了细致的考证和比较。又从设计管理的角度将《四库全书》的策划、成书、收藏、使用等放在乾隆的文化战略中进行考察,角度新颖,立论有据。同时,该著作还将《四库全书》的书籍设计放在十八世纪世界设计史的视野中进行比较观察,对其主要成就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挖掘。
核磁分册分析为分析化学手册之第七分册,A辑为 氢-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B辑为碳-1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内容包括核磁共振基础理论篇,小分子化合物篇和复杂天然产物化合物篇。其中“核磁共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理论在A 辑同一介绍。小分子化合物包括:1. 烃类;2. 醇、醚、酚类;3. 醛、酮类;4. 酸、酯类;5. 含氮化合物;6. 含硫、磷等杂原子化合物,等等。本书的特色在于小分子数据尽可能的齐全;复杂天然产物重点在于总结特征波谱规律。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陈思进在美国、加拿大的留学历程。一个在金钱、权势、社会关系方面一无所有的青年留学生,凭借着卓然奋斗与过人才华,终于闯进了美国金融中心——华尔街,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80层办公。然而,2001年9月11日上午8点46分,美国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被劫持撞入世贸中心大楼,并在他的头顶引发了熊熊大火。死里逃生,导致了他对生命的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