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地爱着玛丽。可是,玛丽在东京邂逅了艺术品收藏家、赛马爱好者让-克里斯托夫后,却喜欢上了这个殷勤体贴而又彬彬有礼的绅士,离开了“我”。不久,让-克里斯托夫在一个炎热的夜晚意外死亡。在那个酷热难耐、雷雨交加的夜晚,玛丽和让-克里斯托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爱的到底是让-克里斯托夫还是“我”?发生在赛马查伊尔身上的灾难究竟意味着什么?厄尔巴岛的一场大火,能否消除存在于“我”和玛丽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距离?在这本受“新小说”理论影响的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人物心理和感官等细节的详尽描写,展现了“缺失美”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价值,正如作者所说:“小说中最动人的地方就是缺失美。”
约翰逊博士是十八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坛执牛耳者。他出身书商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文强识。在父亲开办的书店里,他曾如饥似渴地阅读过所有能够读到的书籍,并且几乎过目成诵,显示了惊人记忆和狂热的求知欲。虽然因为家境贫寒,约翰逊后来在牛津的学业没有完成。在与贫困、疾病、孤独的搏斗中,约翰逊体现出超于常人的顽强坚韧的奋斗精神,终于以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特的文风以及作品中的精彩词句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英国的众望所归的人物。本书是好友鲍斯韦尔对约翰逊博士的生动介绍。
卢延光先生以人物画知名,他创作的连环画、插图影响甚广,他是很早与梁羽生武侠小说结缘的内地画家,前后为梁羽生的八部武侠小说配插图,为原著增色。这批插图二十多年前首度结集出版时,梁羽生先生为之作序,盛赞卢延光之“有才气,敢创新”。时隔多年,已经成为新山水画大家的卢延光依然钟爱这批青年时期精心打造的佳品,欣然接受出版社的再版建议。
《石头世界》的作者是二战后波兰重要的作家之一——波兰诗人、作家塔杜施·博罗夫斯基,书中收入他的3个短篇小说集《告别玛丽亚》《某一个士兵》《石头世界》,主要描写战时集中营生活和战后见闻。 博罗夫斯基的作品不是旨在全面解释战争后果,而只限于描述集中营;不着重描写某一个人物,而是把囚徒当作一个整体;他表现人物,只限于描写人物的反应、行为、外貌、特殊栖息地,而不深入他的思想或者情感,从而趋向于客观主义;其作品特色是不动声色的冷静到极点——对集中营的描写虽然枯燥、却常常令人不寒而栗。书中人物受到现实的战争的威迫,为了生存不得不使用诡计、行窃……集中营里的囚徒多数丧失了个人的特征,成为“集中营化的人”,没有道德价值观,为活命不惜任何代价。
《重定陶渊明诗笺》对陶诗做了谨严的笺证,一字一句,皆颇致意。作者从陶渊明淳厚的诗句中,读到了安于穷困、深于理趣、至贤至真的陶渊明,以及陶渊明由儒而入道,由笃实而达空灵的高远思想。《重定陶渊明诗笺》是陶渊明诗的经典注本,历来为陶渊明研究者、古代文学界所推崇,亦适合古代文学爱好者阅读。
朗朗乾坤,神州大地,历经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积重难返。国人渴盼拨乱反正。小平高瞻远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振聋发聩,一扫阴霾!斯时,国人除了腹中饥肠碌碌,文化生活贫瘠匮乏。十年间仅有八个戏,一本书。 于是,《伤痕》、《班主任》、《于无声处》等一批冲破樊篱的作品一经发表,瞬间便传遍全国,人人争读,街谈巷议,一时传为佳话。 于是,时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的林呐先生倡议,经社委会充分论证并一致通过:《小说月报》便应运而生,于一九八。年一月正式创刊。 刊物一经面世,首期发行三十五万册,一抢而空,二期发行五十余万册,三期即达一百一十余万册。由于争购者众,邮局不得不采取排号限订措施。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作为国内首创的文学选刊,从全国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选优拔萃,每月一期向读者汇
唐宋是诗僧辈出的时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成就斐然,诗歌方面的代表作品,如唐代王梵志诗、寒山诗等,理论方面更为突出,现存僧人诗格主要有皎然《诗式》等,僧人诗话同样丰富,这至少反映出僧人热衷诗学的社会风气。《宋代僧人诗话研究——诗学、禅学、党争交织的文学案例》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辅以其他僧人诗论。
为了展示建国以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们陆续编辑出版“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这套丛书先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创作上做出重要成绩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代表作,每人一集,每集大约三十五万字,并附有作家照片、手迹和主要作品目录,以便与我社同香港三联书店合编的“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相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丛书。读者从每一集里,可以看出某一作家的基本创作面貌及创作实绩。各集合在一起,大体可以总览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及主要成就。
对正处于急剧变化中的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与深度思考。应该看到,以文学的形式关注表现变动不居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乃是山西文学界自打赵树理和“山药蛋派”以来传承日久的艺术传统。令人倍感欣喜的一点是,已然经历过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洗礼的山西新锐作家,不仅没有背弃山西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反而还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有所发扬光大。孙频便是山西文学界新兴的新锐作家之一,从《晋军新方阵:九渡》中你可以看到她作品中体现了人性美的张力的这一特色。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江湖不是男人的江湖,女人才是江湖中那朵妖冶的花。 任盈盈、郭芙、周芷若、赵敏、李莫愁 程灵素、黄蓉、殷素素、郭襄、程灵素 …… 那些浪迹江湖的青衫侠客里,有了或娇、或媚、或嗔、或怨的女子,才有了爱恨情仇的现实人生。 金庸在写侠,也在写情,他写了“天龙八部”,也写尽天下众生。这本书里的金庸人物群像折射出众生的爱与痛,他们有的洒脱,有的痴心,有的倔强,有的圆融,有的赤诚,有的放诞……各有各的美。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碎片,我们这些不的人,组成了这个不的世界。 这是一本金庸美人众生相,也是写给现实女性的一本爱情启示录。爱情就是这么一样东西,不管你多么聪明剔透,多么了解生命的虚无,某一个人却能让你感觉到,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的事情。
《小小说30年:中国当代影响力的120篇小小说(精华本)》筛选名家精粹,博采众长,以一个个小镜头折射出生活的本质及人物的精神世界,情节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发人深省。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番对话,人物内心的一颤动,凝聚创作契机,藏而不露,委婉含蓄,可谓“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传尽精神”。 找一个安静的午后,一杯清茶,听花开的声音,品《小小说30年:中国当代影响力的120篇小小说(精华本)》中的真情流露,人生百味。小故事,大性情。
“我”带着儿子在一个小乡村度假,打算去见一些朋友,然而某件事的发生干扰了“我”的计划,让“我”产生了神秘的迟疑。不仅因为朋友并不在家,还因为“我”看到一只黑猫溺死在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