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知识台历》是全国非常受欢迎的台历产品。2018《知识台历》(高档版)内容精彩、实用,版式活泼,印装质量精美,封面采用高档铜版卡纸精印烫金,将以新的面貌同读者见面,是您办公和家庭生活的好参谋。
大画西游绘本台历为 24张半月历,设计通过把传神灵动的图画进行上图下文排版,西游记人物在上半部分,紧随半月历在下方,既可以品读画家的生动画作在传统绘画中遇见童趣,又可以记时看历具有实用性。内文采用180g特种纸,颜色还原度更加真实。原木色的底托搭配非常贴合传统故事原汁原味的本色,并且环保。logo部分采用激光雕刻的工艺更佳凸显品质。
《民俗掌故日历》即将开启5.0时代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伴随新年脚步,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仲富兰主编的《民俗掌故日历5.0版(2023)》来到了您的案头。 新年新世界,日历也不例外。从2019年的第一版到如今的5.0版,年复一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 这是一部日历书,可以查询日期。365天,标识了每天的公历农历日期、天干地支、节气、生肖等,可知寒暑,记录了各种节日、纪念日,如“中国农民丰收日”“世界逻辑日”“世界诗歌日”等,可谓一应俱全。 这是一部民俗掌故日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民俗学前辈杨荫深先生为后世留下的《事物掌故丛谈》,涉及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游戏娱乐、花草竹木等,揭示了我们的民俗文化源头。 365天,天天有相应民俗。读者可以
二〇二三,观画、听乐、拼图,在岁月更替中感受中国千百年来的画中乐事。《画中听乐·2023年周历》呈现52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挖掘其中的音乐元素,再现中国古代音乐活动,以生动有趣的言语叙述历朝历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画作中的音乐元素涉及到从古琴、琵琶、阮、萧等乐器到乐舞百戏、杂剧、戏曲等音乐表演形式。通过以画作史料为主轴,串联起乐史发展,引领读者在新一年的时间延绵中以周为单位寻迹古代乐史脉络,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福兔贺新岁!2023年《绿色华中大》日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通过12张月扉图和365张日历图,集中展示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四季变化。作为学校日历,既有日历的功能,又能展示万千师生校友心目中的森林大学,增进师生校友及其他社会人士对华中科技大学的认识,同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于一体,也是献给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华诞及所有华科校友的新年礼物。愿《绿色华中大》陪你们度过崭新而充满意义的2023年。
这是一本专门为亲子家庭设计的台历,由月历和周历的形式组成,融入连线、涂色、找一找等游戏,以24节气作为线索串联,加入中医养生小故事和穴位养生小视频,引导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根据穴位按摩、延年益寿、自检自查、乐活妙方、长寿心得、药膳防病、养生厨房7个栏目,邀请全国三甲医院知名专家,每天给出一个养生建议,让您在科学养生中度过每一天,365日,日日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2好食光日历》是千万粉丝美食博主菜菜美食日记打造的互动型美食日历。每天一句暖心话,每天一道暖心菜。365道原创暖心菜谱、60种时令风物介绍、12个厨艺进阶方案、24节气饮食指导,扫码即可观看当天对应菜谱,厨艺小白也可以轻松驾驭。让下厨变得更容易,让回家吃饭更幸福,是食物让平凡小日子变得闪闪发光。
这是一本专门为亲子家庭设计的台历,由月历和周历的形式组成,融入连线、涂色、找一找等游戏,以24节气作为线索串联,加入中医养生小故事和穴位养生小视频,引导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本台历是由我社为2022壬寅年打造的古风台历,开本为210*285。台历以“神品·人物”为题,甄选了12张精美人物古画,并附赠四张明信片和一张1000*250的拉页。主要以展现古画名作中的人物为主。整体风格古朴雅致,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极具艺术情趣。古画包含了以下12幅名作:《杂剧(打花鼓)》《文苑图》《货郎图》《宫乐图》《关羽擒将图》《老迟像》《小庭戏婴图》《高逸图(竹林七贤图)》《张果见明皇图》《扶醉图》《簪花仕女图》《汉宫春晓图》。
本台历是由我社为2022壬寅年打造的古风台历,开本为210*285。台历以“神品·人物”为题,甄选了12张精美人物古画,并附赠四张明信片和一张1000*250的拉页。主要以展现古画名作中的人物为主。整体风格古朴雅致,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极具艺术情趣。古画包含了以下12幅名作:《杂剧(打花鼓)》《文苑图》《货郎图》《宫乐图》《关羽擒将图》《老迟像》《小庭戏婴图》《高逸图(竹林七贤图)》《张果见明皇图》《扶醉图》《簪花仕女图》《汉宫春晓图》。
二〇二三,观画、听乐、拼图,在岁月更替中感受中国千百年来的画中乐事。《画中听乐·2023年周历》呈现52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挖掘其中的音乐元素,再现中国古代音乐活动,以生动有趣的言语叙述历朝历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画作中的音乐元素涉及到从古琴、琵琶、阮、萧等乐器到乐舞百戏、杂剧、戏曲等音乐表演形式。通过以画作史料为主轴,串联起乐史发展,引领读者在新一年的时间延绵中以周为单位寻迹古代乐史脉络,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