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字犹若黝黑而狂喜的眼睛,穿过飘动的窗帘与院外的高墙……寻找着时代的奇迹……诗集《纯种植物》见证了郑小琼的坚守和努力,展示了郑小琼的才华和魅力。她的诗歌,既庚续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吸收了西方诗歌的现代主义风格,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于一体。从她身上,既能看到屈原、杜甫、陈子昂等中国古典诗人的千年传承,又能见出波德莱尔、惠特曼、艾略特、金斯堡等西方现代诗人的精神血脉。n
本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平议与反思”了百年杜甫研究的实绩,系统梳理了百年研究的历史过程。全书分为五编:1949年以前大陆杜甫研究之刍议、1949年至1976年大陆杜甫研究之反思、1977年至2013年大陆杜甫研究之平议、台港澳地区杜甫研究与域外杜甫研究之论述。全书兼顾了材料与理论、材料与问题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材料归纳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中国大陆及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杜甫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于海外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分析归纳、纵横比较,扭转了中国大陆对海外的杜甫研究较为薄弱这一弱势。对百年杜甫研究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和深刻反思,这一研究是填补空白的,又是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也是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本书资料丰富,梳理清晰,论述深入,既吸收很多新材料、新成果,创获较多,又显示出作者严谨的学风和深厚的朴学功夫,是有很高学
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专门从事文学文本的分析。什么是经典?文学中的经典是如何产生的?经典的产生对那些所谓非经典的作品的影响是什么?如果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以反父权制的文学经典为始,那么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崇拜、树立经典的实践是否为重蹈覆辙呢?如果经典本质上就是学术不平等、不民主,那么怎样在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阐释、文学批评、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的、民主的氛围呢?编者希望,对文学经典的讨论与批评应贯穿在对本书的阅读中。
《题画诗和题画诗写作》对题画诗的定义、功能和题画诗的历史、现状、未来作了宏观的探讨和归纳,对题画诗的内容、技法和载体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提示。本书对题画诗写作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介绍和分析的较全面,可帮助读者掌握题画诗写作。
《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南极考察队长日记》是以日记体记录中国南极考察全过程的作品,特点是以考察队长独特的、统领全局的视角,从1984年6月12日至1985年5月6日,逐日详细地记下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披露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性是无可替代的。《首闯南极的日子中国南极考察队长日记》由郭琨编著
《英华沉浮录(6)》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物,等等。该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转型时期香港的中文教育和书写表达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体现了一个资深文字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对于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启示意义。该书共分六卷。本卷以谈人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