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巨擘,被尊为旅美文学家们的头号领袖。在文学和绘画上,纪伯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情思浓烈深邃,文采洒脱超绝,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铿锵音乐节奏感,被方家誉为 纪伯伦风格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由于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创了新一代的文坛新风,被誉为 阿拉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纪伯伦的作品成了仅次于《一千零一夜》的第二大阿拉伯文学畅销书。 著名的阿拉伯语翻译家和纪伯伦研究专家李唯中先生翻译的《纪伯伦全集》全新修订增补版,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本、原貌的全集,是迄今为止收录纪伯伦作品ZUI全的版本。译者为
王朔典作品集甄选六册 王氏 经典代表作。 《动物凶猛》收录四个经典中篇,其中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原著小说,写尽青春的躁动,初恋的凶猛,故事是从夏天开始的,顽主从少年走向成年;中短篇集《一半是火焰 一半是海水》充满口是心非的 王氏 爱情,浪子吊儿郎当的背后有真诚的伤感;长篇小说《看上去很美》以三至七岁的方qiangqiang为主角,再现了一代人心灵成长,复现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深长回味,是王朔创作中回味深长的 寻根 之作;《我是你爸爸》用戏谑的方式反思父权世界里父与子的关系,冤家父子,相爱相sha,让人笑过后自省;《致女儿书》则呈现了一个不同面向的王朔,他对女儿说 人生的意义止于人生,你不要悲切,有不做梦的,没有梦不醒的,你要这么看 ,每一句都是心里话,柔情一览无遗;随笔集《知道分子》则是王朔对一些
赵树理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戏曲、诗歌、杂论等200余万字。他的小说,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 山药蛋派 ,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为了全面反映赵树理的文学成就,拟出版《赵树理文集》8卷。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目编号:2141)成果。
本书精选 图书馆藏王懿榮 何紹基 康有为 等手札,以书法特色为选录标准,突出书家 自然的书写状态,以帮助读者体验“书为心画”的艺术趣味。本书所选手札均为 次公开出版。其中,王懿荣家书19通,王懿荣书札15通、何绍基、吴煕载、俞樾、李文田、梁鼎芬书札各2通,张裕钊、杨守敬书札各3通,沈曾植书札23通,康有为书札32通。王懿荣的书学源自馆阁体、颜体及古代铭刻。所选晚清时期精英文人书札,往往以善书而见载于史册,如何绍基之老辣灵动,吴熙载之温润精雅,俞樾之浑厚内含,张裕钊之精能严谨,杨守敬之沉雄松动,沈曾植之深厚凌厉,康有为之古劲苍茫,都是晚清书坛璀璨群星中的佼佼者,在后世的书法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老舍经典全集》包括《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二马》《济南的冬天》《猫城记》《我这一辈子》《小坡的生日》《文博士》《茶馆》《龙须沟》《宝船》以及《四世同堂》等,其经典作品尽在其中。《骆驼祥子》 长篇市井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一位来自农村的人力车夫祥子在北平城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经过三年的奋斗,他终于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可是他的美好愿望总是一次次落空, 终他的精神世界 崩溃,变成了一具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作品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同时又交织着北京穷苦社会的世俗风情。
史铁生经典精装插图版礼盒(全5册),收录了五部精选集:《我与地坛》(散文卷)、《病隙碎笔》(长篇哲思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篇小说卷)、《夏天的玫瑰》(短篇小说卷)、《放下与执着》(随笔卷),兼具可读性与经典性。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与丰富的人生况味,被誉为中国文坛“ZUI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ZUI为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用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ZUI为重要的收获”;他的中篇小说思想深刻,视角独特,结构精妙,以诗性的语言讲述生命故事,探讨人生、命运、文化、信仰、情感等命题;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构思奇特,以生动的文字描绘人间世的众生相,对特定时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刘半农故里的公藏机构,江阴市博物馆藏刘半农友朋信札300余页,其中有80余件等级品,书函涉及中国近代 的文化人物如蔡元培、陈寅恪、徐悲鸿、胡适等,且均为从未披露的原件, 历史、文献和文化价值,也是江阴市宝贵的地方文化遗产。本书即对这宗重要的书函文献进行影印整理的成果。
·
《从文自传》写的是二十岁以前的沈从文。一个顽劣无比的小学生,一位真正的无名小卒,后来竟挤进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成为文学史上一个闪光的名字,这简直是个谜。细读这文采粲然的自传,可窥察到破译这谜底的一份信息。至于沈二十岁以后的事,我们选了近四十年间仅见的他的三次讲演和其他几篇文字,供读者略见其一生的艰难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