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 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 ,耗时近两年时间,于1938年6月出版了收全鲁迅著译作品的《鲁迅全集》。此书的编校工作由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由上海复社负责。 初版《鲁迅全集》甫一面世便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时至今日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版本。全书大致分为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均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分为二十卷,各卷字数大致相当。 本次重版我们限度保留了初版的文字内容和整体风格,以期完整重现它的原貌。在编校方面,除了将原版的繁体竖排转换为简体横排之外,仅改正了原版里个别的文字、标点和知识性的错误,统一了一些经常出现的前后不一致的人名和地名等。原版中大量鲁迅习惯的
★推荐阅读《负暄闲语》:李鸿章贴身幕僚周馥家族秘传家训,教您待人、处事、治家、读书 ★推荐阅读 《长短经》:*、南怀瑾、乾隆等一致推崇的谋略经典,真正全本,更全注释 ★推荐阅读《曾文正公家书》:*、蒋介石珍藏的传忠书局刻本简体版 ★推荐阅读《曾文正公嘉言钞》:梁启超辑录曾国藩名言集,文白对照 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公认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本书是以简体版的形式将传忠书局版《曾文正公全集》完整呈现。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全书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由当时数十位学者、名流、官
《汪曾祺别集》简介 《汪曾祺别集》由汪曾祺先生哲嗣汪朗主编,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共20卷,约200万字,包含小说、散文、剧作、诗歌、书信等。每卷各有独立主题,汇为汪汪巨浸。 《汪曾祺别集》底本为初版本,参以手稿,美信俱备,以祭汪老,以飨汪迷。 2020年是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策划、编辑、出版、阅读《汪曾祺别集》,是对汪先生*好的纪念。 《汪曾祺别集》由读蜜传媒联合星汉文章策划编辑,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20年5月出版前8卷,12月出版后12卷。
1936 年10 月鲁迅先生逝于上海。为 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 ,许广平与许寿裳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推动《鲁迅全集》的出版。1937 年在蔡元培等人的协助下,许广平曾与商务印书馆达成出版协议,后因版权问题而终止。而后 七七 卢沟桥事起,出版事宜一度告停。幸得胡愈之所创之复社的支持,才得以继续。许广平与复社约定编辑工作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复社则负责出版和发行工作。在百十位学界人士和工作人员全力合作下, 六百余万言之全集,竟得于三个月中短期完成,实开中国出版界之奇迹 。1938 年6 月《鲁迅全集》正式发行。 初版《鲁迅全集》出版至今已经八十余年,因为它独特的版本价值和纪念意义,很值得重新介绍给今天的读者。本次重版我们*限度保留了初版的文字内容和整体风格。在编校方面,除了将原版的繁体竖
《李佩甫文集》为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创作四十余年首次结集,全面反映了李佩甫的文学成就,展现了其作品的独特风貌。文集共15卷,490余万字。其中长篇小说12卷,既包括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生命册》,2017年 中国好书 《平原客》,入选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有影响力小说 《羊的门》,也包括*xin出版的长篇小说《河洛图》,以及当年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等等灵魂》《城的灯》。中篇小说卷收入了作家的代表作《无边无际的早晨》《学习微笑》等。短篇小说卷收入了作家脍炙人口的名篇《红蚂蚱,绿蚂蚱》《画匠王》等。散文卷则是李佩甫平生散文集,收入了自1988年发表的*篇散文至2020年3月的新一篇散文,时间跨度30余年。*xin整理的李佩甫创作年表附录书中。 《李佩甫文集》由著名书籍设计师刘运来担任装帧设计,封面以素洁白色作底,勾勒出中原民间泥
本套文集修订了以往版本的错误,以往同类莫言作品集相比,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精编精校,同时采用软精套装的形式,外观精美,具有典藏版的性质,便于欣赏和收藏,相信会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
《浙江儒学通史》丛书聚焦浙江儒学这一积淀丰厚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首次以通史的形式对浙江这块历史上儒学发展高地之薪火文脉的系统梳理和阐述,以期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展新时代儒学和中国学术思想提供高起点。丛书由当代儒学界著名学者吴光担纲主编,带领浙江儒学界颇具实力的浙学研究者白效咏、董根洪、王希坤、钱明、张宏敏、宫云维等合作完成。丛书列入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所谓 浙江儒学 ,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它包括东汉王充的 实事疾妄 之学、两宋金华之学、永嘉永康事功之学、四明心学以及明代王阳明良知心学、刘宗周慎独之学和清代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为代表的浙东经史之学,还包括以龚自珍、章太炎、孙诒让、马一浮为代表的近现代儒学。汉唐特别是两宋以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生于诗礼世家,父子三人被誉为 三苏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次是45岁那年因 乌台诗案 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谪贬当然是苏轼的人生逆境,但这种逆境却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在这种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获作家陈应松作品精选集,共8卷,包括中篇小说集6卷、短篇小说集1卷、文学讲座讲稿集1卷。陈应松以中篇小说名世,他*负盛名的中篇小说系列是 神龙架系列 小说。卷一《松鸦为什么鸣叫》是 神龙架系列 中篇的代表作,其中《松鸦为什么鸣叫》单篇为陈应松斩获鲁迅文学奖。卷二《马嘶岭血案》、卷三《狂犬事件》、卷四《青麂》、卷五《雪树琼枝》,此五卷为陈应松 神龙架系列 小说的精髓之作,极具代表性。卷六《滚钩》是陈应松结束 神龙架系列 中篇写作之后,新开启的中篇小说系列,被评论界命名为 荆州系列 ,代表着陈应松创作的*走向。卷七《喊树》是陈应松近几年*短篇小说的首次集结出版。卷八《怪力乱神的神农架》是陈应松在全国各地谈文学的讲稿,是夫子自道,体现了他对小说对文学的理解,也是读者和文学研究者了解陈应
《马识途文集》共十八卷,*卷长篇小说《清江壮歌》;第二卷长篇小说《夜谭十记》;第三卷长篇小说《巴蜀女杰》;第四卷长篇小说《京华夜谭》;第五卷长篇小说《雷神传奇》;第六卷长篇小说《没有硝烟的战线》;第七卷是《中短篇小说》;第八卷《讽刺小说及其他》;第九卷长篇纪实文学《风雨人生》;第十卷《沧桑十年》;第十一卷《百岁拾忆》;第十二卷《盛世二言》;第十三卷《盛世闲言》;第十四卷《未悔斋诗钞》;第十五卷《笔记 史料》;第十六卷《文论 讲话》;第十七卷《序跋 游记》;第十八卷《*诗词读解》。该文集以长篇小说为主,兼及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回忆录等。
《阿城文集》分为七册: 《棋王树王孩子王》内容包括以往版本都有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篇中篇小说,以及以往版本所不具备的画家曹力为作者画的漫画像、多张相关的作者照片,还包括以往各版本(意大利文版、日文版、旧简体版、 繁体版)的序言。 《遍地风流》是阿城先生经典短篇小说集,收录了70篇作者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十多篇是之前版本的《遍地风流》没有,这次新添加的。 《威尼斯日记》是阿城先生经典随笔集,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旅居意大利威尼斯时的见闻、随感等。 《常识与通识》分两部分: 部分为《收获》专栏文章集结集,第二部分为对谈文章集结,同样在《收获》杂志上刊登过。 部分即旧版《常识与通识》的全部内容,第二部分为此次新版增加的文章。 整本书的内容主旨为普及诸多科学与人文常
高士奇(一 五—一七〇三),字澹人,號江村,又號竹窗。先世浙江餘姚人,父攜家遷杭州,遂為杭州錢塘人。晚年買宅平湖,其後人遂為平湖人。高士奇為康熙帝貼身文學侍從,康熙十年,二十七歲的高士奇由國子生選取送翰林院供奉内廷,在南書房行走三十餘年,由詹事府錄事、内閣撰文中書舍人,官至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詹事府少詹事、詹事,幾乎從未離開康熙帝左右。他是康熙朝 的文學家、史學家、書畫鑒賞家、收藏家。 全集以高士奇個人著述為正编,以高氏家集為附编。每编後搜輯傳記碑銘、投赠唱和之屬,编為附錄。
《李健吾文集》按文体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小说、戏剧、散文、文论等。每一类按照创作时间或发表时间的先后,进行编排。编年体使得读者对李先生的创作风格变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文集 收入了李健吾先生从事创作以来的绝大部分作品(未公开发表的有数十篇),共11卷,其中戏剧4卷,散文、小说各1卷,文论5卷。在编校过程,除明显错漏,我们尽量尊重作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