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君,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6月,出任新华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多次采访过阿拉法特,阿巴斯,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她的作品《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作为上海文汇出版社社庆佳作隆重推出。在加沙的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周轶君接触了大量当地人物和风情,与阿拉法特、亚辛、阿巴斯等有多次直接的接触。她把她的所见所闻通过博客的形式传达给可以观看到的每一个人,引起广泛关注。这些片段的集合汇就了这部作品,记录了她七百多天从进入加沙到离开加沙的整个历程。其间,死亡、仇恨、真情、矛盾,交错并行,充满了陌生而刺激的阅读趣味。
小说展开于一个虚构的城市贫民窟的背景之下,主人公阿扎罗是一个鬼孩,徘徊于幽灵世界与生者世界之间。而在经历了人间种种的爱与苦难之后,他最终选择了在人间饥饿的路上踽踽而行,并且去承受一切。作者借助于这样一个小孩的目光,描述了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基本事实,人类生活世界的变迁及人类探索存在的精神之旅。
上世纪六十年代共和国制定了建设西南大三线的战略决策。一场规模空前的工业大迁徙,随即秘密而神速地展开。上千万建设者告别东部城市,举家两行,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中开山平地,安营扎寨,筑起一座座新时代的屯堡。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很多人已将此生与子孙献给了国家。这一时期的很多屯堡在20年内皆威了废墟,沉落在历史的洼地里。只有少数仍在呼吸,长成了一个年代的活化石。 许东峰、王小帅和吕克勤的父辈们垒砌的屯堡,贵阳新天光学仪器制造厂,便是这样一颗年代的活化石。
本书由《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按照国家对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集中、准确地介绍了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理论技术,重点阐述常见病防治新法、疑难病例分析、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前沿信息。不仅是拟晋升高级职称的应试者考前复习书,还将对提高主治医师等临床会诊、综合分析疑难病例、开展医疗先进技术的能力,以及科研、带教和临床教学水平发挥重要作用,是高年资医务人员难得的案头工具书。 本书配有多媒体光盘,包含了近1000道试题,2套综合性模拟试题。试题由知名专家亲自拟定。通过实战演练,帮助考生掌握卫生专业机考操作知识和技巧。
暂无内容简介。。。。。。
长篇纪实文学《杨开慧》从杨开慧十三岁少女情窦初开时初识*开始,记录了他们随后在救国救民共同理想下的交往,突出了杨开慧 舍小我成大我 的思想成长历程,和她在大起大落的时代风云中对*忠贞不二的爱。作品时间跨度近二十年,直至杨开慧英勇就义。本书以历史为依据,以杨开慧手稿为线索,以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题材,是一部讴歌革命与爱情、颂扬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纪实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有利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奋发向上的人生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大众教科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育力量和精神意义
《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周年回忆(全新修订插图版)》讲述了作者1951年入朝参战被俘,至2010年走访幸存战俘难友,这六十年间的个人经历,和6000余名志愿军战俘归来人员的生活故事。作者在2000年版基础上,修订了1/3篇幅的文字,补充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史实细节,尤其独家使用美国国家档案馆、麦克阿瑟将军纪念档案馆收藏的朝鲜战争彩色战地照片,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六十年血与火、泪与恨、爱和痛、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交织的历史,从战俘群体这个特殊视角,解读朝鲜战争及其对个人命运的深远影响。 这是一本很好的纪实文学作品,又是一本全世界人士都会关心的书、一本人类文化学要研究的书、一本有巨大悲剧力量的爱国主义好教材。该书与作者*创作、即将出版的《孤岛 14000名志愿军战俘在台湾》相互补充。
此书是作者整理了陈寅恪老的笔记而成。它虽然不能把陈老师的精彩论述,一一如实地反映出来,但我想这部笔记的发表,对于研究陈老师在近代史学上地位与贡献,对于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将能起到它的作用。
本书按照事件、战役、战斗时序,以政治、军事为主线,展开全面、翔实、生动叙述,体现中共领袖们、将军们的领导才能与指挥艺术。从正面或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以能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后伟大胜利、蒋介石国民党遭到彻底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本书采用纪实写法,重史实,尽量不作烦琐空洞描述。为便于一目了然阅看,按照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的发展阶段,分为七集:集针锋相对的斗争;第二集自卫反击;第三集外线的战略进攻;第四集战略决战;第五集将革命进行到底;第六集向全国进军;第七集清匪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