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东北抗联》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在查阅参考了大量的近代史尤其是东北抗联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用二十章六十余万字的篇幅,展现了自日本侵华以来,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联合各种抗日武装,组织东北各族人民,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的光辉历程,歌颂了以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赴国难、血战到底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以及坚定信仰、心向中央的忠诚品格。同时,作者还将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置于抗日战争的大历史背景下,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中国抗日战场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描写了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个人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抗战中的举措,阐述了国共双方高层的抗日政策对抗联的抗日活动、抗联的命运和
《将帅纪事》一书收录了作者纪学亲身采访、撰写的关于将帅的访谈文章,这些文章写成后,都曾经发表在不同的报刊上,或收进不同的书中。此次将这些文章集中一起出版,将其命名为《将帅纪事》,为读者提供集中阅读的方便,从将帅往事中汲取思考和感悟。这些文章以访问将帅本人或其家属的角度,记述了、、、、等将帅的事迹、经历,文章语言优美,叙事生动,读者能从中感受到将帅们的言行品德,领略他们的别样风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逢中国现代疫苗诞生100周年。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中国疫苗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可歌可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国产疫苗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从此中国再没有出现麻子和因脊灰而造成的拐子。旧中国肆行无忌的鼠疫、霍乱等恶性传染病几乎绝迹。麻疹、百日咳、白喉、结核病、破伤风、流脑、乙脑等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幅达99%以上,甩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本书是*本用纪实文学体裁写疫苗史的书,描写了疫苗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因疫苗与每个人相关,当会引起读者关注。
《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是中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奠基者、中国银行业之父、金融家张嘉璈的长篇文学传记。 本书采用金融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从浩如烟海的史料和银行家们的日记、书信、函电中互参考寻,细密地考察了张嘉璈的生平踪迹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描绘了这位二十世纪初的金融巨子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一生。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在清末后十年创立的大清银行。后经过以张嘉璈为代表的中国代现代银行家筚路蓝缕的开拓,逐渐实现了现代银行业在二十世纪初的崛起与变革。 以张嘉璈为中心,本书同时讲述了一段置身金钱政治漩涡的南北金融界群雄的故事,展现了近一个世纪神州大地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成长与变革,以及一代金融精英在时代大变局中立身谋国的气魄和胆识。 在传主张嘉璈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
本书为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兼具历史散文的特质。以宁波建城1200年间重要的对外开放事件为重点,同时期中国史与世界史为参照,书写唐以来历代直至新时代宁波城的开放历史,折射不同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面貌。环环相扣的细节和不同人物之间交集碰撞,创造性地将城市史、国家史、世界史放置于同一时空,气势磅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艺术家吕胜中先生,怀34年教学经验,倾心血,聚精力,开辟与建设高等专业美术教育中的实验艺术专业学科。先锋班,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个本科班,时光已逾8年,他们的学业、创作、生活的历程充满了蹉跎与挑战,洋溢着青春的艰辛与欢乐……为自己的时代书写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敬请期待——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中央美术学院倾力打造的《先锋班——一个实验艺术教学的案例》。
本书作者魏建国,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十六届中纪委委员。 本书反映了作者37年间穿梭于中国和非洲两地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追随作者的脚步,读者可以欣赏到非洲大地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那里古朴淳厚的风土人情,领略到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和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人文故事。 但这本回忆录远不限于个人的工作经历和人生感悟,作者以其亲身经历为基点,纵横拓展,以简洁平实的笔触、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材料,写出了新中国对非经贸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作者有如一位穿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友好使者,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中非友谊历史画卷,让读者看到了中国众多的对非工作者的奋斗奉献,看到中非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更看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合作取得的多层次、全方
本书系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推荐的《交响音乐名作鉴赏》必选课教材。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中的一门必选课,《交响音乐名作鉴掌》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响音乐鉴赏的普及教育,弥补目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之欠缺。通过对中外交响音乐名作的鉴赏,培养并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交响音乐的文化知识和基础性音乐知识,提高其音乐听觉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音乐的文明习惯,逐步树立健康、高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无
本书是中国首例核辐射案的受害人宋学文的自述。在书中他详细地叙述了自己是如何面对由一个身强力壮的健康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双下肢高位截肢、左前臂中段截肢、右手指残损畸形并永远失去生育能力的这一人生巨大灾难,以及后来艰难的人生之路和传奇般的爱情故事。
本书真实记录了,在二战中德国将帅的记录和作战过程 《山那边》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对二战许多次重大会战的德国方面的决策过程提供了第一手权威性资料。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会发现德国将领们的军事素养确实很高,他们的战略判断多数是非常准确的,由此可解释为什么近现代的德国军事教育、总参谋部和作战体制成了各国纷纷效仿的对象,包括近现代的中国、日本都曾模仿过,在培养现代化第一流军事将领方面,德国的经验为各国所公认,尤其在 西克特时代 ,在战胜国的压制下,德国军事建设反而因祸得福,创建了一支更加现代化的国防军,其中的一些原则和经验至今仍可借鉴。
《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作者作为厦门大学第六届赴宁夏海原支教队支教的一员,记录了一年中的点点滴滴,一方面是西部的孩子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刻苦向学,另一方面是支教队员的爱心奉献和他们在支教过程中的心灵洗礼,两者构成了一个热血青年的理想和梦。本书版于2007年出版,如今时隔7年,当年书中那些西部的孩子都已长大成才,作者在原来版的基本上,加入了不少当年那些孩子们的现状。让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西部的孩子们身处艰苦的环境,却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向学,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支教日记,更是充满正能量的现实纪录。
《紫色云雾中的华西》是一部讲述现代医学在中国发生、发展、传播,以及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扎根华西的纪实性作品。作为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作者莫尔思生动记录了中国现代医学发轫的大背景,详述了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在创建初期(1919-1921)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以莫尔思为代表的华西人传播现代医学技术、献身医学事业、救死扶伤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