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的诗一百首》收录了作者100献给母亲的诗,是作者敲敲打打这二十年献给母亲的祭文和碑记,也是一个儿子对母亲在世时不孝的歉意和跪哭,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写给母亲的诗一百首》所表达的“孝”,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读者能从字里行间产生共鸣,有很好的社会价值。
《马王堆的重构》俨如灿烂的星夜,每颗星都放射着映照尘世的光芒。这些并置在夜色中的星辰构成了一个精巧的艺术装置,它们从不同的位置射向观望者的眼睛,甚至可以随观望者的移动而移动。换句话说,这些星辰具有向日葵的品性,只是它们所向的不是日,而是人,是被重构的人和读者。这个艺术装置的核心便是“重构的诗学”,正是它保证了这部诗集具有鲜明而稳定的共同倾向。
本书分上编诗卷和下编词卷共收入叶嘉莹先生精选诗词一百首。作为国际的诗词学家,叶先生还是一位的诗人。她的诗词作品婉约清丽,有一种凄美的忧伤,一如其令人疼惜的人生。读者从本诗词集能一睹叶先生诗词创作的绝代风华。
中国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突破口与主要对象。根据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与批评尺度,本书从历代茶诗中精选出部分富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编撰而成,自唐代而至于清代,共计收录425位名家的813首茶诗(含词典)。上下一千年的中国茶诗之精华,基本集于一册之中。全书以时为序,分为五卷。原诗重在出处版本或别集的考辨,注释力求简练准确,主要精力放在评析,以突出其学术研究价值。
暂时没有内容
刘宗德选注的这本《陆维钊诗词曲选注(近现代名家翰墨纪念)》为现代书画大家陆维钊先生写作的诗、词、曲的选编和注解。全书将陆维钊写作的诗、词、曲分为爱国、感时、怀乡、唱和、友情、河山、怀古、题书画和哀思九个篇章,对每一首诗、词、曲都先做通篇简析,阐述作者写作背景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然后再对作品中部分词句分别注释,注解词意,指明出处。全书编选严谨,适合诗、词、曲学习者参考研习。
《沈尹默诗词手迹》作者世传沈尹默先生为横绝一代的大书法家,其实他的诗词之名更在书法之上。学界对他的杂诗与长短句素来赝服称颂。沈尹默的楷书,点画谨严,宽博挺拔,气韵流动,功力至深,世罕匹敌。《沈尹默诗词手迹》由沈尹默用小楷誊录他的诗词作品,堪为诗、书双绝。
关于校注说明以下几点:一、校勘参校各本互校,凡有异同,均一一出校。二、正文讹误而据参校各本不能确定者,则据所引诸书校改。三、所引杜诗正文,凡与今传宋刻诸本相同者,皆不改;否则据杜诗校改。四、异体字、古今字、繁体字、通假字、避讳字,均径改为现行规范汉字,一般不出校。五、注释重在出处,揪谬辨误,文字力求简明。六、为便利读者阅读研究,每种诗话所录各条均分别按次序编号。本书收辑宋代以来的《诸家老杜诗评》、《杜工部草堂诗话》、《杜工部诗话》、《养一斋李杜诗话》、《续杜工部诗话》、《新编渔洋杜诗话》等珍贵杜甫诗话专集六种,依据多家诗话与杜集加以校注,并附录杜诗论评及古诗平仄论等资料。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二战以来影响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获德国文学奖——毕希纳奖。策兰生于罗马尼亚犹太家庭:父母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战后辗转定居法国,在流亡中背负历史记忆的重压继续生活和写作;1970年4月深夜在巴黎投水自尽。 策兰毕生以诗为生存的依托,以诗人的天性对抗历史和遗忘,创造了一种“浓缩了我们所有年期记忆”的作品。他的诗歌,是我们这个既富足又贫困的时代依然缺少的一种安慰。
关于气功大师、特异功能严新的纪实文学……
《出云南记:雷平阳诗选2000-2012》,本书是诗人雷平阳既《云南记》之后推出的又一本诗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主要诗歌作品,诗集注入了诗人对云南这块热土的关注与思考,许多诗作有着原生态的味道,整体风格简明练达、质朴有力。语言具有石头和土地的光泽,感情隐忍细腻。
《杨炼创作总集1978—2015(卷三:南太平洋手稿)》收录了杨炼的诗集《大海停止之处》(短诗与组诗集),以及《面具与鳄鱼》(组诗)、《无人称》(1982—1991短诗选)。《大海停止之处》以特定的组诗结构,把人生的外在漂流转为一场内心之旅。通过这个时期的写作实验,开始注入一种现代性的视角,融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和中国古典传统为一体,逐步探索出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学术之光文库:新诗的语言和形式》立足新诗的语言和形式问题,从语言学角度,从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从诗歌语言文体自身演变规律,尝试性探讨了诗歌本质及韵律的形成问题。进而推导出五四新诗属于新一轮口语型诗歌,所以新诗的语言应是口语性质的白话,新诗的韵律自然应与轮口语型诗歌文学诗经时代民歌的韵律风格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阐释论证了自由和韵律之间的关系。指出自由诗并非无韵律,韵律是自由的必然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