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祖安先生手写诗册》为晚清民国著名书法家、诗人谭延闿手书自己所作诗篇。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为《慈卫室诗草》,第二部分为《粤行集》,第三部分为《訒奄诗稿》,第四部分为《非翁诗稿》。这其中既有兴发感怀的诗,又有大量题画诗;既有咏史评时诗,又有唱酬贺诗;等等。这些诗作大多为作者在从政、交友及艺术创作之中的内心情感的写照,情感真挚可信,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另外,在书之前有余传韬先生所作《先祖谭公延闿行状》一篇,以便读者对谭延闿有比较深入详细的了解。
杨宪益常自谦他的诗是“打油诗”,如果以为他的诗止于“打油”,那就看得浅了。我宁愿把他的标榜“打油”看作对言不由衷、言之无物的伪诗的挑战,对“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的反拨。 中国传统诗中与占主流地位的温柔敦厚相对的,历来有沉着痛快的一派——它不仅仅是一种流派。一种风格,而是诗和诗人主体的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有时表现为嬉笑怒骂,但是远远不限于嬉笑怒骂的。 诗,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中,更不必说比起诉诸公众的小说和戏剧。无疑是最个人的,或说最富于个人色彩的。它往往甚至必须最直接地表现诗人自己。 读者从杨宪益诗中寻找诗人的影子,首先频繁遇到的是自嘲的语态。
元稹是中唐时期最为的诗文大家之一,与自居易并称“元白”,其生前对当时文坛之影响,似不在自居易之下。白居易《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稹)墓志铭并序》云:“在翰林时,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命左右讽咏,宫中呼为‘元才子’。自六宫、两都、八方至南蛮、东夷国,皆传写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云:“又明年,徙会稽,路出于杭,杭民竞相观睹。刺史白怪问之,皆日:‘非欲观宰相,盖欲观曩所闻之元白耳!’由是僧之徒误以予为名声人,相与日夜攻刺史白,乞予文。”此类文献甚多,元不在白之下,似乎不应成为什么问题。但是,元、白殁世之后的遭际,却大相径庭:白氏备受推崇与赞扬,而元氏则颇被冷落与讥弹。白
《诗经》是我国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曾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民,至今仍不失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曾译成多国文字,远传海外。《诗经》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的创作方法体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基本特征是面向现实,从中概括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感情。《诗经》是诗与音乐的结合。三百篇全是乐歌,歌辞(诗)配合乐曲歌唱。他的艺术技巧,突出的是那赋比兴手法的始创。
打油诗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或讽刺或调侃,生动风趣。本书精选打油诗库中的经典之作,分为“嘲讽篇”、“戏谑篇”、“机智篇”、“自嘲篇”、“世情篇”“哲理篇”、“诡辩篇”、“养生篇”九个部分,在每首诗后都有简洁明快、画龙点睛的点评,是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
吴寿彭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先生谙熟古希腊文、英文等好几种语言文字,又精于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各种文献,其学识真可谓博大精深,所以他的译作文笔流畅,措辞精当,读起来堪为回味。??本书共收录了作者一生所创作的诗词450宇首,内容丰富,包括其生平游历、时事、交友、感怀以及一些科技题材。
沈泽宜,中国当代诗人。现为湖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千首,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卷》、《中国新诗萃》、《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新中国50年诗选》、《中国新诗选》、《浙江诗典》等多部诗歌选本。本书收录了他的《一个明亮的湖泊》、《走呀,伙伴》、《星星柬》、《雪地之灯》、《霜晨》、《根的独语》、《初夏时光》、《山中》、《风事》、《旷野》、《灯光冻石》、《墓志铭》等诗歌集,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这些文字犹若黝黑而狂喜的眼睛,穿过飘动的窗帘与院外的高墙……寻找着时代的奇迹……诗集《纯种植物》见证了郑小琼的坚守和努力,展示了郑小琼的才华和魅力。她的诗歌,既庚续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吸收了西方诗歌的现代主义风格,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融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于一体。从她身上,既能看到屈原、杜甫、陈子昂等中国古典诗人的千年传承,又能见出波德莱尔、惠特曼、艾略特、金斯堡等西方现代诗人的精神血脉。n
《挥麈拾遗/厦门文献系列·同文书库》为笔记体札记,内容含括人事勾沉、叙说掌故、谈诗论学、议论时政、生活事迹的回顾,甚至还收录保存大量流寓文人诗词作品,开拓南洋诗境的精神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