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集、史传、地志等典籍中辑出各种辞赋加以编辑、分类、标点、校勘,附以相关汇评资料(无则缺),后附评论资料、引用书目标目、篇章索引和作家小传及索引。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在南宋诗坛上,陆游占据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很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曰益明显。面对这种情形,陆游痛心疾首,他高举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陆游的诗,细腻生动、清新优美,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
《当代诗词丛话(繁体竖排版)》内容为: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而且未曾中断的国家。诗歌发展至先秦,已趋成熟。诗经与楚辞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的文化结晶,也是汉以下历代诗歌及辞赋取之不绝的源泉,后人言诗,无不上溯风、骚,探其根本。在博大深闳的国学体系中,诗归于经部,楚辞及历代诗词文赋归于集部,而经史子集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一以贯之。惟诗歌除情感之真、品德之善外,兼有文辞与声律之美,为国学之英华。经汉魏六朝诗歌与乐府之嬗变后,三唐诗与两宋词达到创作的高峰,玉灿珠辉,各体俱备。宋元明清乃至现当代诗词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宋诗以思致骨力胜,风貌与唐诗多异;元明诗道稍衰亦不乏佳制;清代则诗词皆有中兴之称,大家名手百川汇海,蔚为伟观。晚清自鸦片战争后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列强人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