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2017-2021年的五年诗作,坦陈了其沉溺于生活的感悟、迷惑于人生的思考以及融化于温润的情感。近300首贴近时代脉搏的诗歌,一部“野生”诗人的生命絮语。
诗之焰火,照耀新中国70年。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00多位著名诗人发表的近500首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以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多角度、多方面记录了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时代风貌和人物风采,抒发了诗人胸臆和情怀,很多诗歌名篇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本书是对当代诗歌艺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现,是向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次庄重献礼。
《奥登诗集》由(英)W.H.奥登著
《基诺山》收录诗人雷平阳2010年《云南记》之后的诗歌作品111首,分“渡口”“偏安”“基诺山”三辑。长诗《渡口》一经发表,好评如潮,被人称作“突破之作”“野心之作”,不论是意象、情景之设置,对现实的描摹,还是对个体、族群存在的拷问,都发人深省,震撼人心。
近几年,我常常寄身于滇南山中,生活里也发生了一些大事,比如父亲西游。这就使得我在此期间写下的诗作,总是绕不开山水、密林、寺庙、虫鸣、父亲、墓地、疼痛和敬畏等等一些“关键词”。它们像笔尖上活着的魂灵,自然而然,就来到了纸上,温暖或冰冷。它们是多了,还是少了?我没有进行测度,也没有刻意地进行文本意义上的增删。就算是一种常态和生态吧,像安顿自己的亲朋,我淡定而又真诚地,为它们准备了一个个方格子,让其住下来。虽说一切都在纸上,却也希望纸上有片旷野。 ——雷平阳
《高昌诗词选/中华诗词存稿》精选诗人高昌历年诗词作品800首,并附录部分评论文章和创作体会。高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曾分别入选过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和中华诗词杂志的青春诗会,现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其作品汲古开今,求正融变,真挚朴实、隽永深沉。
《黄龙宗禅诗》从众多的黄龙禅诗中精选作品近两百首,选择时既考虑了诗歌的文学美感,又涵盖了禅诗的禅悟内涵,还兼顾了禅师的代表性,特别是把握了海外禅师师徒相传的要点与节点,想尽一切办法将海外传薪师徒的禅诗找到收录;同时附录禅师简介,注明禅诗的出处,对典故、术语、偏僻字词进行了注释,并且为每首禅诗撰写了四百字左右、总共达八万多字的赏析文字。
《学术之光文库:新诗的语言和形式》立足新诗的语言和形式问题,从语言学角度,从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从诗歌语言文体自身演变规律,尝试性探讨了诗歌本质及韵律的形成问题。进而推导出五四新诗属于新一轮口语型诗歌,所以新诗的语言应是口语性质的白话,新诗的韵律自然应与轮口语型诗歌文学诗经时代民歌的韵律风格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重新阐释论证了自由和韵律之间的关系。指出自由诗并非无韵律,韵律是自由的必然性结果。
评书《三侠剑》的故事是以武林侠士胜英为主人公的一部历史故事,现分为《三侠剑》《续三侠剑》《后续三侠剑》三部出版。 清康熙年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绿林高手三侠(神镖将胜英、震三山萧杰、九头狮子孟凯)、王剑(艾莲池、红衣文、夏侯商元)替天行道,扬善伐恶,做了许多方侠仗义之事,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恨,因而矛盾斗争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时身处处险境。胜英等人无所畏惧,在众英雄豪杰的帮助下,大展才智,屡挫敌手,最终消灭了秦尤等恶努力,并促使王郑克爽接受招安,回归祖国。
在中国韵文目前,唐诗、宋词、元曲接二连三高峰迭起,名家名作琳琅满目。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泽被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探索唐诗的渊源,体会宋词的情感,了解元曲的精妙,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有所感悟,增进我们的知识涵养。
青春诗会 精选 青春诗会 届至第三十六届的作品。 青春诗会 是中国作协《诗刊》社的知名品牌,被誉为中国诗坛的 黄埔军校 ,成就了一部中国青年诗人的精神成长史和诗歌发展史。自1980年创办至今。 青春诗会 已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四十年春秋,从 青春诗会 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优秀的诗人,舒婷、顾城、江河、吉狄马加、梁小斌、叶延滨、骆一禾、西川、翟永明等已成为中国诗坛的杰出代表。 青春诗会 已然成为引领中国诗歌潮头的一面旗帜,引领年轻诗人为青春而歌、为梦想而歌、为时代而歌、为缪斯这伟大的人类精神共同体而歌。
当我想到一生不过是有数的几十年, 自己还正走在中途,说不清再有多远, 就达到大家共同的目标,那时,向后转 看看从前的事准是可悲可笑又可怜。 同时我又怕我尚未将我的工作赶完, 我的笔就和我一齐在土中深深收殓, 那时纵使我想向你,或一切别人,呼喊: “听着,我已明白生命的意义”也是徒然。 吴兴华的作品集曾于2005年初版,但遗漏错讹较多,本次通过家人及学界支持,全面增补修订,重新整理为包含诗集、文集、致宋淇书信集、译文集及《亨利四世》在内的“吴兴华全集”共五卷,增补一百五十余篇诗文。 其中《森林的沉默:诗集》收录了吴兴华自1934年至辞世为止所有的诗歌创作。在初版基础上,又由吴氏家人增补了百余首诗,对照其手稿全新修订。包含成名作《森林的沉默》,将中国古代咏史诗现代化的“古事新咏”抒情诗《解佩令》《盗
本套书收录迄今发现的全部张枣诗文,共五卷:《诗歌卷》《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诗论卷2·讲稿随笔》《书信访谈卷》《译作卷》。其中《诗歌卷》为张枣诗歌全编,包括近年新发现的《拉丁黑门》《北京的碎片》等诗;《诗论卷1·现代性的追寻》即张枣的博士论文;《诗论卷2·讲稿随笔》收录张枣去世后发现、整理的讲稿和文章,讲稿部分是极精彩的现代诗歌课,其中新收入张枣关于卞之琳、闻一多的比较文学讲稿数万字;《书信访谈卷》包含张枣写给友人、同行和学生的信件六十余通,收信人均为当年书信的背景、缘由作了笺释;《译作卷》即张枣译诗、译文合集,卷末附有编者编纂的《张枣年谱简编》。
是黄节先生为谢灵运诗所作的笺注。文本部分,系黄节根据明万历焦竑本《谢康乐集》中的诗歌部分重新编录的;注释部分,凡《文选》所录的取李善注,另作补注以求详尽,此外由黄氏创注,搜寻博洽;注后录各家评述,多能阐发谢诗精微,是谢诗较精的注本。
茶人 曲 是 旭烽历时 3 写就的史诗长卷, 含《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望江南》《筑 为城》。小说从19世纪清末开始, 直延续到20世纪末,历经多个重要的 时期。 旭烽以时代为轴,以杭氏 为中 ,展 恢弘的 变局中,杭家人继承与发扬的茶人自强不息的 。他们或投身于民主革命,为民族 立和国家富强,九死 生;或为振兴 茶业殚 竭虑,使杭茶走向世 ,蜚声海外。作品格局宏阔,熔江南文化与家国情怀为 炉,以 曲的规模见证个人史、 史、民族史中的百年 。
《唐诗学引论》围绕唐诗的总体观,展开唐诗分期、分派、分体乃至各类题材、意象、法式、风格交替变换的具体演进过程,解答了什么是唐诗、唐诗的特殊品格是怎样产生的、唐诗对唐代社会生活起了哪些作用、它在中国诗歌史文学史以至文化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和创作六十周年以来的传唱情况和学习、演唱、研究的需要,本集特别编选了几代党和、国际友人的题词,几代党和对作品、对星海的评价及对他亲人的关怀,珍贵的历史照片,词典作者对作品的构思、他作体会,词作者对星涨的怀念,星海亲人对他的回忆、怀念,特别是冼星海在远离祖国的日子里生活工作情况,更为大家所关心,此时星海同志所表现的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更有助于我们对他的了解,也正是因为作曲家具有这种精神,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不朽之作。
经长年多方搜集,笔者从生活于民国时期千余诗家的作品中一再筛选,最后敲定626家的诗作约1600首。 从辛亥革命(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史称民国。这38年间,诗人众多,华章叠出,蔚为大观。凡在这个历史时期吟咏过的诗人之作,本书均择优选录。作为民国一代诗汇,它既收由清末入民国的诗人之作,也收由民国入新中国的诗人前期(止于1949年)之作;对他们此后的作品,除少数吊古怀远、追忆往昔的佳构之外,则不再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