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理解早期学习理论有助于支持教师为儿童创设有趣的环境,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以及儿童的快乐探索。《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为你学习和理解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马斯洛、杜威、加德纳和路易斯·德曼一斯帕克斯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蓝图,并帮助你在自己的工作中加以运用。每一种理论都从各自的视角对儿童早期发展的不同方面予以支持,这为完整儿童的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综合性的视角。深入理解每一种学习理论,便于你用更有意义的方式吸引和回应儿童的兴趣。《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围绕儿童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发展论述了每一种理论模型,并以实践中发生的小故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阐释说明。《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围绕儿童发展的主要领域来阐释每种理论和实践,给早期教育从业者一个清晰的指导去理解
《泪与笑》,1934年由开明书店初版,146页,收入作品二十二篇。书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撰写的三篇序言,书末有叶公超写的跋。他的文章,可以说是他对于人生的一种讨论。收录有文章:《泪与笑》、《天真与经验》、《途中》、《论智识贩卖所的伙计》、《观火》、《破晓》、《救火夫》、《她走了》、《苦笑》、《猫狗》、《这么一回事》、《坟》、《无情的多情和多情的无情》、《勿忘草》、《黑暗》、《一个“心力克”的微笑》、《善言》、《吻火》、《第二度的青春》、《春雨》等,该书对于了解、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次出版根据初版本原貌影印,收入“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系列图书。
古风诗人——尤其是荷马与赫西奥德——在古希腊被誉为很早的也是很的“教育家”,后起的各色教育者,譬如智术师、演说家和哲学家莫不以古风诗人的“诗教”为参照,以之为争锋与角胜的对象;只是到了古典时期,演说家与哲学家才在雅典创设了专门的学园,“演说教育”和“哲学教育”才渐趋完善,成为正规的教育模式。那么,在古风希腊,诗究竟如何来承载优选的文化理想,成为教育的优选样式?“诗教”与希腊城邦的伦理-政治观念又处于何种关系?张巍著的《希腊古风诗教考论》以此为核心问题,共分为六章:靠前章澄清古希腊意义上的“教育”概念:paideia,并梳理“诗教”在古希腊教育目前的位置;第二章从“诗教的观念”角度,讨论“哲学教育”和“演说教育”如何与“诗教”鼎足而三、相互竞比;第三章从同一角度讨论古风“诗教”的源头,
在这本诗集中,诗人用明朗灿烂、充满异域情调和幻想色彩的响亮音韵,讲述了自己创造的国度以及生活在那里的生灵——人、兽类、魔鬼。在这些国度里,也可以说在这些世界里,一切现象不服从于通常的自然规律,而服从于一种新的规律,按诗人的意志存在着。在那里人们生活和行动并不按照通常的心理规律,而是在诗人的支配下,奇怪地、无法解释地、变幻莫测地生活和行动着。“几乎他所有的诗都写得很美,都是用经过深思熟虑的、精雕细刻的、响亮而悦耳的词句写成的。”书中收录了《珍珠》(1910)以及《浪漫之花》(1908)、《异国的天空》(1912)、《箭囊》(1916)、《篝火》(1918)、《帐篷》(1921)、《火柱》(1921)等诗集中收录的120余首隽永的诗作。读者可以从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中窥见白银时代阿克梅派诗歌的经典韵味。
《社科研究文丛:欧洲中世纪诗学》的“诗学”有意依照这个概念的一般理解,指广义上的文学理论。但由于后面叙写的一千多年里,文学的体裁主要还是诗,所以到底是采用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概念:它的对象内容上是以模仿、虚构和创造为其特征,形式上则以诗为它的载体。简言之,《社科研究文丛:欧洲中世纪诗学》探讨的主要是中世纪关于诗的思想和理论。思想比较好说,因为它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及。可是理论就叫人犯难,因为在但丁之前,中世纪诗学的理论建树,几乎就是空白。的同类著作尚未有所见固不待言,在国外,中世纪诗学似乎同样是一个叫人不知从何说起的话题。这样看来,《社科研究文丛:欧洲中世纪诗学》只能抛开体系建构的奢望,老老实实,在此一时期传世最多的神学著作中来梳理考察文学,这里主要是与诗相关的理论和思想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侵略军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索以“山鹰之子”自豪的阿尔巴尼亚人民,为保卫祖国与敌人展开了地下斗争和游击战争。他们经历了艰苦曲折的顽强斗争,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从小到大,不断壮大力量,从游击队发展成了正规军。直到1944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人民终于迎来了全国解放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