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经典与解释)的普及版,译者删去了所有注释和研究论文,还删去了所有用以对照的德文原文,以及所有用以文献对勘的异文,保留具有更强性的译文。本书的修订,目的在于扩大荷尔德林诗歌的接受群体,同时提供一个诗人后期诗歌的或者说比较的中译本,以便更多读者有机会接触这位重要诗人的后期诗歌作品和未完成的手稿片段。 作为一位在德语文学史上,同时在现代哲学中非常重要的诗人与象征,熟悉荷尔德林的诗歌及其境界,就如同古人熟悉《诗经》一样,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背景性的、基础性的修养,通过对荷尔德林诗歌的亲近,我们中国读者才能真正地把握作为一种语言的的诗歌所具有的力度、激情、精微、智慧和感染力,才能由此理解海德格尔告诉我们的,大地的力量与作为归宿的祖国对每一个人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性。
冲突,进而,统一;凝聚,终于炸裂,透彻。 夏尔的诗是陡坡。但另有一些阳光明媚的山坡,以其爱情的、几乎是田园诗的意趣令我们陶醉。普罗旺斯的阳光和大自然,对夏尔来说意味着童年和土地。为表现一块乡土,这块乡土上的动物及植物,夏尔写下了松缓、轻松、淡淡不安的怀乡歌。夏尔成年后的激烈冲突,也许正是对童年时代与世界永远失去了的统一性的强烈向往。哪怕在幻想的狂热的意象丛中,哪怕所处的精神状态如此迷醉昏乱,夏尔始终渴望一种清醒,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穿透,对整个事物的昭然。殊不知,由于对获取清醒的过于执着,他被迫再次,三次,无数次地跌入无解的混沌失去的赤裸。而他的渴望仍在一边:让本质的痛苦,最终沉入河底,跃为活生生的生命本身。
内容简介:r 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因产地为宋建宁府瓯宁县,又因瓯宁县为建安附属县,故称建盏。r 本书不仅地阐述了黑瓷的代表建窑建盏及建盏文化的前世今生,深入剖析了建窑崇高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文化价值,还对诸多建窑建盏文化传承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r 而其中,有吸引力的是:本书由十七位从业者参与策划编撰而成,书中不文化历史的介绍,也有大量的宋代建盏的图片,多数从未公开展出过。
《玛纳斯》史诗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众多史诗当中规模、篇幅最长的史诗作品之一。仅在20世纪内从一些著名玛纳斯奇口中记录的史诗文本均在数十万行以上。它长期以来,都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柯尔克孜族民间,在世代史诗歌手一玛纳斯奇的反复演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变异。这种发展和变异无疑都是在传统的限定之内,在特定的语境和听众一歌手的现场交流和互动当中发生的。口头史诗的演唱、创作、接受、传播、文本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是同一事件和过程的不同侧面。本文正是通过对这样一部活形态口头史诗传统及其携带者一玛纳斯奇史诗演唱活动的细致调查,并对其中的代表性重点人物进行深入访谈和跟踪调查,从民俗学、口头诗学和民族志诗学的角度,对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依然保持着自己鲜活的口头性传播特征的《玛纳斯》的演唱传
即使是里尔克的大门为你敞开,你也不一定每次进去都见到主人。有时候,甚至可能经常地,你进去,见不到主人,枯坐多时,你会感到沉闷;或见到了,但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热情接待。是的,里尔克有时候会令人感到沉闷。奥登曾经很喜欢里尔克,但是他晚年说,想到里尔,他就感到沉闷。《杜依诺哀歌》和《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是里尔克晚年呕心沥血的杰作,也是二十世纪诗歌的重要里程碑。其求索的精神、高亢的声音,始终弥漫于现代诗的每个角落,浸透于诗歌读者的血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