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藩(一七六一—一八三○),初名帆,字雨来,或作豫来;后改今名,字子屏,一作国屏,号郑堂,晚字节甫,又自署江水松、竹西词客、辟支迦罗居士、炳烛老人等。本籍安徽旌德之江村《今属旌德县白地镇》,后为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初从薛起凤、汪缙学诗古文词,又受二人影响,兼通佛理。后师从惠栋弟子余萧客与江声,治汉学,为惠氏再传弟子。又曾从朱筠、王昶游,在京时又久馆于王杰府邸。在扬州与汪中、焦循、凌廷堪、阮元等交游论学,互相切靡。后南下广州,入阮元幕中,主纂广东通志、肇庆府志等。晚年归邗上,受黄奭之聘,馆其家者四年。归家不久,即落寞而逝。江氏虽一生以监生终,然以布衣为掌故宗,且二十年,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与较大影响。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选定的。该书选录了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二百余篇名篇佳作,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兼顾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成就。
《翁同龢日记(第6册)》内容有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
本书包括T.S.艾略特的两首长诗《荒原》和《四首四重奏》。《荒原》被有的评论家誉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典范。而《四首四重奏》则是诗人后期的代表作,诗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得奖作品。
蒋孔阳是当代中国很重要、成就很卓著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之一,被学界视为继朱光潜、宗白华等之后的又一位美学大家。其美学著作视野宏阔,体大思精,融贯中西。《蒋孔阳全集》收录了蒋孔阳先生各个时期的学术专著、文章,以及随笔、散文、书信等,该书的编辑出版既是对蒋孔阳先生一生美学思想的整理和总结,又为中国美学学科的未来发展留下一笔丰厚的财富,可供后学不断回溯、研习与借鉴。
文学问题如果运用非文学性资料、从非文学性角度去探讨,是否更能有助于看清事实的真相?已经成为定论的说法,已经为大家所习焉而共认的见解,是否又往往隐藏着值得挖掘的宝藏?面对唐宋古文这个世所熟闻却又日受轻视的旧题,《唐宋古文新探》便是根据前述理念,将有关运动本质、创作方法、关键人物及其主张等各个层面问题,分别作重新审视与探索,仍能从前人未尝注意或开发未深之处屡获新见。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散文集,记载孔子及孔子弟子言行活动的著述。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孔子去世后,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录和回忆,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事迹编辑成书,是儒家重要经典。《论语》注本很多,其中重要的有《论语义疏》(魏何晏注,梁皇侃疏),《论语注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集注》(宋朱熹注),《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等。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以及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今天依旧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给读者以启示。
2003年2月,在中宣部的关心、支持下,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倡导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批实施省区及专项活动随之启动。这是有史以来第1次对民间文化进行国家抢救、普查、整理和出版的巨大工程,目的是全面抢救和保护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增强国家文化实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2004年,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省委领导关心下.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四年来,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了一系列旨在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全国、全省性民间艺术表演大赛、民间工艺精品展、民间歌会、民俗赛艺会;举办民间文化论坛;命名了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艺术传承
《唐宋八大家》集合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大家之文章精粹,既有历来家传户诵的脍炙人口之作,也有历来公认是名作而一般选本鲜有选入者。
总之,祭文是至情至性的创作,不管它叶韵不叶韵,都是一篇篇呕心泣血的长诗。王人恩同志所选的《古代祭文精华》,诚然是历代祭文中的精华,是值得人人诵读的作品。只要有生命存在,祭吊就永远不会消灭,所以祭文又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文体,历代的祭文是后人所必需借鉴的。
《艺术审美教育书系: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纲》主要内容包括:仁学本体论、在美育思想史上的地位、孟子的心性之学与人格精神的培养、心性之学的美学意义、鉴赏论与人生境界乐、共同美感与“与民同乐”、“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荀子的礼乐论、人性恶与礼乐的产生、礼教的内容与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