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勒名学》是由严复所译的传入我国靠前部归纳逻辑著作。本书原名为《逻辑学体系》(ASystem of Logic),反映十九世纪后叶西方资产阶级经验主义思想的一部代表性的逻辑著作,是英国经验主义归纳逻辑的总结。这本书是古典传统逻辑的终结,也是在现代逻辑出现之前一本影响大的著作,它先后出版八次之多。波兰华沙大学原靠前符号学会佩尔斯(Jerzy Pelc)教授曾说,其实全世界当时都在读这一本书。
《羊城古钞(修订本)》为清代乾、嘉年间学者仇巨川所纂,是一本辑录广州的历史、地理、人物、古迹等方面的具有丰富史料的笔记体著作,其中所记杂事保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岭南民俗事象,所录异事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民俗心理。书中内容搜罗广博,除各府州县志、历代志书外,天文地理志、异物志、先贤志、南征录、岭表录、道书、仙书等,无所不收,征引古籍约计90多种。书中所辑存的古迹、寺庙、地名、风俗等,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已为历代研究者所公认,亦适合一般读者从中了解岭南的历史文化。本书多年前出版,已脱销多时,今收入新版《岭南文库》。
许寿裳先生一生致力中华文化事业,最后3年贡献于台湾文化的复归和重建工作,是两岸文化的重要使者,在二战之后台湾文化的转型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份弥足珍贵的日记记录了许寿裳先生从1940年8月至1948年2月期间,特别是在台湾从事文化重建工作3年期间的重要活动。 本书据许寿裳一九四0年一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八日日记手稿重新整理。 手稿整理的原则是: 一 本整理稿据现行简化字方案整理,简体竖排。 二 日记原文按现行标点符号规范整理添加 三 日记附加性文字依原稿,采用小号字加以区别。 四 日记中误记的时间、地点、品物名称等均已订正或补充。 五 日记中援引的古文字(如象形文字)、异体字、通假字原则上保持原貌。 六 日记中阿拉伯的数字按原文写法照排。 七、古今字、繁简字,均以通行简化汉字排印。
本集编入吴世昌先生的《红楼梦探源》及与之相关的几篇专论,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基础性论文。
本套八卷,每卷之首均有前言,力求讨源溯流,系统介绍此类散文的发展历史,勾勒各时期特色,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相当于一篇文类史,读者可由此了解各类散文的起源、流变及概貌。又因前言为古典散文研究专家所撰,其中既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亦可供专业研究者参考。正文包括选文及其注、译、评四部分,兼顾普及性与学术性,使这套书也为普及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之作。对于典章名物及一些不常见的字词均有清楚、详细的注释。除抒情小赋因其多丽靡之辞不宜今译外,其他七类每篇均有今译。译文力求信、达、雅,并尽量保持原作风格。重要作品和有争议、有特色的作品篇后有选者简评或点评,介绍其写作背景、思想价值、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普通读者可借助注、译、评,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历代的名篇佳作,专业研究者亦可便中查阅有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历代名家书简》,有别于其人保类“书简选”或“尺牍钞”,重点以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有特色的名家的书简为选篇对象,并且按题材内容,分类编选注评,便于读者互为参照比较,品读书简作品的写作个性与艺术趣味。其中不少是历代传诵的散文精品,也择优兼收其他一些思想内容积极和写作特色鲜明的作品。希望这部书能使读者开卷受益,有所补养。 本书选著过程中,借鉴前学时贤的某些研究资料,如《古文鉴赏大辞典》(徐中玉主编)、《历代书信选》(叶幼明等编选)、《历代书信体散文译释》(闵振贵编著)、《历代尺牍小品》(谭邦和主编)等,谨此说明,并致谢忱。限于水平,书中会有不足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暂无
1978年,湖北随州一公里处发现了一座战国前期的大型陵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礼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以及漆木竹器,另外还有一些竹简,共计一万五千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古墓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现藏武汉市的湖北省博物馆),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它的音质还是很好。编钟的出土令世界震惊,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后,随州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古乐之乡”。本书记载了曾侯乙墓的挖掘过程并展示了其中部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