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版本很多,但自从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以后,黄注本实际上已成为《文心雕龙》的通行本。近世对《文心雕龙》的校注整理大多以黄注本为底本进行,如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杨明照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等,皆是如此。但各家丰富的校勘成果也说明,黄注本作为底本实际上问题颇多。本书的整理译注者以范注本的原文为基础,参照林、陈两位先生的《文心雕龙集校合编》和《新校白文〈文心雕龙〉》,充分吸收近世诸家的校勘成果,特别是全面吸收唐写本的校勘成果,整理出一个新的《文心雕龙》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心雕龙》作了详尽的注释,并加以白话翻译,以之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新本《文心雕龙》。
无
本书原版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汇集了大慧宗杲写给部分僧俗四众弟子的重要书信,一共84篇,针对修行过程中常见毛病痛下针砭,见肝见胆,开人睡眼,醒人迷梦。
《文心雕龙》的版本很多,但自从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出现以后,黄注本实际上已成为《文心雕龙》的通行本。近世对《文心雕龙》的校注整理大多以黄注本为底本进行,如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杨明照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等,皆是如此。但各家丰富的校勘成果也说明,黄注本作为底本实际上问题颇多。本书的整理译注者以范注本的原文为基础,参照林、陈两位先生的《文心雕龙集校合编》和《新校白文〈文心雕龙〉》,充分吸收近世诸家的校勘成果,特别是全面吸收唐写本的校勘成果,整理出一个新的《文心雕龙》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心雕龙》作了详尽的注释,并加以白话翻译,以之成为一本雅俗共赏的新本《文心雕龙》。
本册主要选自陈继儒《春晚堂小品》(内含《狂夫者言》)及《读书镜》、《太平清话》、《岩栖幽事》,也有的选自《皇明小品十六家》、《冰雪携》、《媚幽阁文娱》等书。就文体而言,计有序(含赠序,寿序)、记、传、祭文,题词、书信、史论、政论,艺术论等。晚明作家对于为人诗文集作序十分认真,当作文艺作品精心撰写,多把序言放在文集之首。提倡写美文、小品的周作人说:“中国古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心说是美文的一类。”陈继儒为人所写序言,几乎都是精心用意的美文。书信,是了解陈继儒思想、人格的重要作品。《太平清话》、《岩栖幽事》三言两语,启人心智,是小品中的小品。重新变,重修辞,温婉雅丽,是陈继儒小品的艺术追求,趣味性、形象性、知识性,是陈继儒小品的艺术特色。
本书主要由近十个论述古典文学研究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风格以及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专章组成,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学术专著、别具一格的学术史。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有关学术史和论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文章的补订编集。这些文章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中国文学研究,主要是古典文学研究如何弘扬传统和走向现代的问题。 20世纪的中国苦难重重,但我们古老的祖国和亿万人民义无反顾地向现代化奔去,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实与之同步。总结上世纪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亦可一言以蔽之曰:从传统迈向现代。而展望学术前景,明确自己的职责,则应该是继续前行,并把弘扬传统与走向现代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形成我们能够更好应对世界潮流的新的传统。为此,学习前人和同辈学人的经验自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