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同时也是散文的王国,散文的传世之作,其数量之大,简直浩如烟海。我国的散文,源远流长,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作者,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思想与艺术方面,都有可资继承和借鉴的地方。我国的散文,形成、成熟于先秦时期。殷代的甲骨卜辞,商、周的铜器铭文,多数为片言只语,少数能较明确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还不具有结构严谨的篇章,这是散文的萌芽时期。而《尚书》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散文已经形成,其中有比较完整的论说文和记叙文。
一、《博议》原本为篇百六十有八,今世通行本仅载八十六篇,读者每以未窥全豹为憾。且删节字句,改题篇目,殊失庐山真面。今悉照宋刻登载,标目序次,一字不易,以复旧观。 二、《博议》在当时传钞者众,辗转沿讹,故虽宋元旧本,误字甚多。今参合明本、元本、文澜阁本及平湖胡氏所藏宋椠本,悉心雠校,无虑数过。第各本讹谬错见,不能定从一本。欲分载异同于逐句之下,又苦文繁,碍于循览。且《博议》非周秦古书之比,字句得失,按文义而可知。故今参校诸本,舍短从长,衷于一是,不复分注,以便观览。其有字义可疑而各本皆同,无从质正,如“苟惟不然”,“惟”疑作“为”,《盗杀伋寿》篇末疑脱误之类,悉仍其旧,不敢臆为窜改,以贻“壮月牡丹”之诮。 三、宋人避讳,如桓作威,征作证,贞作正,匡作康之类,今悉改正。宋本于
全书共十五卷,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柯劭忞先生遗书*种本,大致于民国二十四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刊。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 《穀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以 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 。作者根据 刘向、郑康成 对谷梁传的论述 , 引 用公羊 传 徐疏,宋君春秋注, 总结所谓 九旨 , 作为 谷梁 传的 义例 。书中纠正前人的谬误 , 整理前人与后世对事件的不同解读 , 释此事而证以彼事,因此事通释彼事之例 。参证疏通, 所作十五卷加以论述 。 在当时列强侵华、社会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此书 借古喻今 、 以注经史 , 发人深省。
赫尔穆特·基泽尔编著的《卡尔·施米特\恩斯特·云格尔书信集(1930-1983年)》收录了卡尔·施米特和恩斯特·云格尔在1930―1983年期间的通信。书信使两个知识分子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反映出两位反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的思想的交流、观念的冲撞、情感的丰沛、阅读的广泛。在来往书信之后,有编者的详尽评注。其目的,一是通过不同的解释,使每一封信的理解变得容易一些;二是在时间和著作的历史背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漳浦(今福建省漳浦县)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时为武英殿大学士。率兵抗清,至婺源,兵败不屈而死。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 黄道周真、草、隶自成一家,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他的楷书溯源锺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黄道周楷书流传多为小楷。他的行、草书远承锺繇,再参以索靖草法,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
衣食往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形态,在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生活的。作为生活的基本形态,它既是平淡的,又是精彩的;既是干枯的,又是丰富的。人们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大大小小的生活中事,都会在不经意中溜走,像雪泥鸿爪一般印痕全无。只有那些认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灵性十足的人才能品味出生活中富藏着的韵趣,为我们写出精美绝伦的小品。本书即是这类小品的汇萃,让我们来放松地品味一次,去拾取生活中的真、善、美。
《著名作家的胡言乱语》由房向东所著,是一部从题材到风格都可称别开生面的鲁迅研究专著,作者从鲁迅是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有没有和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闹翻”、鲁迅是否与毛泽东一起发动了“文革”、鲁迅婚姻的道德评估、所谓“吃鲁迅饭”等共十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到处演讲出书的“文坛刀客”韩石山的“鲁迅论”,作出比较系统的、纯学术性的批判,进而以“韩石山现象”为标本,对世纪交替之际蔚为文坛一道景观的丑化改击鲁迅的时尚,进行多视角的分析。这部书稿也允当这个评估。当代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袁良骏先生专为本书撰写的长篇序言,也很精彩可读。
宋版书无论在学津讨源上,在版本探始上,还是在书史坐标、装祯艺术、书品风 格上,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通过对宋版书及流传的介绍,力争将这些宋 版书的本来状况反映给学林士子,为他们各自的专业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材料。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在战火燃烧,商品匮乏,前途未卜,列宁格勒人的生活剧烈动荡。命运之神让17岁的姑娘塔季雅娜·迈塔诺娃与22岁的苏军军官亚历山大·贝洛夫中尉相遇;随着残酷冬天的来临和德军围困整座城市,两位主人公被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纯真的爱情在严酷环境中培育起来,然而塔季雅娜的家庭将被撕裂,亚历山大深藏在内心的一个具有毁灭性的秘密将被暴露。在这历史的重大关头,他们的感情和生命都将经受严峻的考验。本书兼有《乱世佳人》的精彩和《日瓦戈医生》的深刻,通过细节丰满并充满悬念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两个金子般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忠贞的爱情、崇高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在摧残大地和生灵的战火中得到升华。
在美国文学史中,很少有人能像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那样富有深邃、真挚和传奇的色彩,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她的诗歌和思想方面,而且也包含在她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世界里。对大多数人来讲,艾米莉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迷,除了朋友在未经她同意的情况下,把她的6首诗作拿去发表之外,艾米莉生前几乎没有在美国文坛上留下任何痕迹。人们是在艾米莉去逝几十年后才开始逐步认识她的,她是那种生不逢时而身后名显的天才,有些像荷兰画家凡高。所不同是,凡高生前贫困潦倒以致精神崩溃。而艾米莉本人则生活
王文濡编著的《续古文观止》共八卷,收录清代近三百年间六十五多位作家的一百七十四篇作品,入选文章绝大多数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古文,这当然得力于编者的文化素养与古文功力。 《续古文观止译注》每一篇古文后附有作者简介与文章说明,便于读者了解作者生平与文章寓意。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记叙文,顾名思义,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举凡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之文,都属此类。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说:“记者,所以备不忘也。”早在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以备不忘”的记录文字,如“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可看作是记叙文最早的萌芽。从春秋战国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到西汉的“以人物为本位”(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记叙文在史学园地里蓬勃发展,《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史书,或情节曲折,或语言生动,或气势逼人,或人物形象鲜明,叙述技巧已相当纯熟,因此,前人便有“叙事起于史官”(真德秀《文章正宗》),“叙事实出史学”(章学诚《上朱大司马论文》)之论。到魏晋南北朝,记叙文便不再局限于历史著作,这时,不仅出现了专
中法混血儿李丹妮是一个美丽的传奇父亲李树化是著名留法音乐家,母亲是法国里昂人丹妮在北京出生,杭州长大,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学院任教,与来自厦门的大学生袁迪宝相恋然有情人因种种因素不能结合,丹妮于1956年与母亲回法国定居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用书信继续心灵的沟通,至文革忽然断绝音讯丹妮挚爱迪宝,一直未嫁,本已打算在修道院了此一生,未料2010年,一封信唤醒了埋藏55年的情缘,丹妮重返中国,83岁高龄披上了嫁衣丹妮一生自强不息,在巴黎第七大学获汉学博士学位,为里昂第三大学终身副教授,并荣获法国骑士勋章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习近平访问法国里昂时对她十分赞赏,称她为中法文化交流和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用爱等一生文图并茂,以优美的语言记述了丹妮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两位作者袁雅琴欧阳鹭英为这本书的诞生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