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十五卷,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此柯劭忞先生遗书*种本,大致于民国二十四年由国立北京大学刊。 《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 年)的历史。 《穀梁传》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 以 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 。作者根据 刘向、郑康成 对谷梁传的论述 , 引 用公羊 传 徐疏,宋君春秋注, 总结所谓 九旨 , 作为 谷梁 传的 义例 。书中纠正前人的谬误 , 整理前人与后世对事件的不同解读 , 释此事而证以彼事,因此事通释彼事之例 。参证疏通, 所作十五卷加以论述 。 在当时列强侵华、社会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此书 借古喻今 、 以注经史 , 发人深省。
《警世通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由四十篇白话文短篇小说组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该书描述的大多是市民阶层的思想面貌、情趣爱好、生活景象,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本书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各异的故事,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全书结构充实完整,书中人物描写细腻,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的思想感情。 《喻世明言》是明人冯梦龙纂辑的白
《容斋随笔》内容广泛,诸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医卜星算、诗文语词、史事考辨等,无所不有,充分显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该书对后世影响较大,深受毛泽东的喜爱。
高濂著的、野间三竹绘的《四时幽赏(共4册)(精)》是一部描写杭州城周围春、夏、秋、冬四时可游玩之处的小品文,记录了古人随四时流转所做的四十八件雅事。日本江户时期的儒医野间三竹因喜欢此书,为其绘图,遂有了《四时幽赏》彩绘本。
本书是我社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推出的系列图书之一。全书精选了63位元帅、将军的66篇散文和随笔。这些作品,有记述著名战役的,有回忆战争岁月的,也有抒发思乡、怀念亲人之情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所选作品均在全国性报刊公开发表过,曾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能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中国革命历程,领略人民军队将帅们的风采,感受他们的才华和人格魅力。 书中文章的作者有1955年至1964年间授衔的元帅和将军,也有1988年以后授衔的将军。文章排序,1964年以前授衔的作者,以军衔为序编排;1988年以后授衔的作者,以姓氏笔画为序编排。编选过程中,我们参考了《星火燎原》《强军之路》等作品,以及将帅们的个人文集、回忆录、公开发表过的作品,有的文章是直接向作者征集的。
春在堂,是晚清 大儒、学者俞樾的书斋名,曲园则为其苏州寓所名。《春在堂日记》,收录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八年(1892)期间的日记。《曲园日记》收录光绪 十八年部分日记。两种日记内容或日常琐事,或读书偶得,或友朋往来,或周游出行,或书院月课,皆为生活之日常。作为典型个案,从中可了解晚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内容 和精神状态。俞樾后人俞平伯评价说:“窥观所记不外伦常日用之间,而学养性情往往流露,实抵得一部长篇的传记。盖情真则语亦真,语真则虽简易而动中肯要,中肯要则读其书想 见其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