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间别集(珍藏版)》系列套装分为《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间自在》《人间雅量》《人间独行》《人间烟火》七本,精选汪曾祺两百余篇散文代表作,特别收录短篇小说名作《大淖记事》《受戒》《鸡鸭名家》,呈现作者数十年文学创作的精华。作品中淋漓尽致的美感与意味深深的古韵,总能显落出一种迷人的通透,独特的抒情味与诗味非常贴合青少与女性群体的阅读审美需求。
《旧日红》收录董桥经典美文76篇,记录了2001到2011年10年间董先生的创作轨迹和思考动向。其中多篇文字是首次与内地的读者见面。董桥的散文清醇、典雅、贵气,美若明清小品。看了《旧日红》,走进董桥的世界,会感受到董桥散文的魅力所在。
成都是一座古城,已走过悠悠岁月。在此地,你能看到残存的文化痕迹、历史遗存,以及文化留在时间里的缥缈身影。 肖复兴的《蓉城十八拍》作者从金沙出发,从地理地名的变迁、文脉与性格的传承,以及老城墙、老公馆、老街巷、老茶馆、老桥、老庙、名 人故居等十八个方面,细细品味,立体地勾勒这座内地现存最老古城纵横交错的文化脉络,触摸其珍贵留存,痛惋其文化流逝,思索在城市现代化 进程中,古老的历史文化将去往何方。古城的历史,在《蓉城十八拍》作者细腻隽永的笔触下忧伤沉郁地慢慢流淌。
写于狱中的《鲜花圣母》是法语文学中的奇葩,翻开本书,大部分人都忍不住会质疑起让·热奈——这个偷窃过、过、入狱过,沾染过任何离经叛道行径的法国戏剧家、小说家、诗人。当年萨特的一次斡旋,让因偷窃罪第十次被叛刑的让·热奈免遭流放。于是他追随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警世恒言,三部名剧《阳台》、《黑奴》和《屏风》让他成为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之一。可事实上,此前写作的处女作小说《鲜花圣母》更类似于波行莱尔当年的“恶之花”,是他们与主流社会最为格格入不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
本书是作家雪漠透过简洁、朴实的语言,及多年观察生活、品味人生、感悟心灵后所写的一本心灵修行书。文中讲述的修行方法既能改变人们的“心”,也能改变人们的“行”,进而能改变人们的“命”。对于追求更深层次人生的读者来说,本书带来了集大成的哲学智慧,是一本现代人的书籍。
塞壬游走于现实的广东与记忆中的湖北,这是她 精神上的两个故乡。 在这混乱、落魄、疲惫而危险的疾走岁月里,作 者过着一种“匿名者”的生活,遭遇抢劫、偷窃、行骗、栽赃及某种阴谋的深渊,无故被炒,备受歧视, 屡遭排挤——没有值得信赖的人,没有可以倾诉的灵 魂。 这本叫做《匿名者》的集子,它从来不是割裂的 ,《匿名者》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时空的切换与对接,人们无法抵挡在书写时那突如其来的置换,从广东到 湖北,瞬间强行植入,在这样的融合中,作者看到了完整的自我,在这样的书写中,她也看清了自己是一 个怎样的人。
他是台湾文坛枢纽型的人物,文学组织者、编辑家、演员、海峡两岸拥趸无数的大诗人。他苦乐交加的人生故事,连通着大历史的风云记忆。他不疾不徐的叙说,平静中有波澜,幽默中有泪水,悲凉中有温热,每一句都动人心弦。静水深流中,汉字发出了奇光。在人生的高处,他,贡献了一部新的经典……他是痖弦,那个在故事里让入泪湿衣襟的痖弦……
这是一部文学体的中国史纲要,以散文的形式,重新阐述中华民族三千年的铁马、兴亡悲欢。全书由八十篇系列主题散文组成,裁为四卷。 本卷(先秦秦汉卷)摘取春秋直至东汉末年,具有节点性质的人物或者事件:哲人、英雄、霸主;守成、改革、颠覆;分裂、统一、再分裂……散则独立成章,合则以群像勾勒出三国之前的中国历史框架;并以东西两个方向的角度,深入解读其中蕴涵的历史规律与文化意义。
本书是女诗人娜夜近年来所创作的诗作的结集。分“在这苍茫的人世上”“大于诗的事物”“阳光照旧了世界”“在时间的左边”“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5辑,收入其作品193首。对于娜夜而言,她的诗歌细小而开阔,自我而又具有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真切恍惚的“现实感”。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现实感”并不是外在于诗人的,而恰恰是与生命感受为一体的。娜夜的诗歌因为要寻找“真相”所以不能不尖锐和具有沉暗惊悸的痛感,甚至这份尖锐和痛感并不是瞬间到来的,而是缓冲式的递增——如小小的芒刺或针尖的缓慢接近。这份尖锐不只是对外在事物或整个生活环境甚至历史文化语境的探寻和揭示,也是对自身命运的省思与盘诘。
全书四卷,计有补养、发表、攻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清火、除痰、消导、收涩、治疟、杀虫及治目、外科、经产、小儿等二十一门。
本书是一部思想人文和诗学、人物随笔集。上卷以20世纪西方文学、思想大师为主,状写人物命运,阅微艺术精神,所最为关切者,依然是艺术家与生活世界的对抗、对人性恶的揭发,以及对黑暗时代的启明。其中既有托尔斯泰、伊拉斯谟这样的为人类摘星辰的思想大师,也有卡佛、布考斯基这样的在社会底层打拼与沉沦的性格文人;既有阿伦特、加缪这样的经典文人,也有尼采、巴列霍这样烈火般的诗人思想家。本书思想性与故事性相融合,传记资料扎实,观点鲜明,文风晓畅,真情流露,适合文艺大众阅读。部分文章曾在《财经》《财经LENS》《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晶报》等报刊发表。下卷为作者十余年来的诗学论文精选,其中既有作者本人的艺术主张,也有作者亲临中国诗歌现场的所见所闻、经验与杂感。本辑文字最能体现作者思想与才情,是青年一
《捱日子》精选当代散文名家钟怡雯的代表篇章,以日常中不起眼的生活周遭事物为书写素材,发掘隐匿于平淡事情的理趣,充分展现了其散文的语言魅力,以及惊人的创造力。诗人余光中评其:钟怡雯的语言之美兼具流畅与细致,笔路由实入虚,从经验中炼出哲学,她拥有金圣叹所谓的才子独具之慧眼灵心,能从极微处去观照婆娑世界;灵眼明察,又能够灵手捕捉,以诗的象喻生动地刻划显现。她的艺术像回力球一样,不断在虚实之间来回反弹,倒真能入于诡异,引起惊悚。值得注意的是,她的独创往往在于刷新观点。
由杨惠全、刘茂国、郑伟主编的《老城里/天津城市景观丛书》共分为五大部分:“老城忆往”简要地回顾了天津老城里的建筑史,分别讲述了鼓楼、城墙、道路、水的历史以及老城里四个片区的布局演变;“文化民俗”借助文庙、中营小学、广东会馆等老城里的代表性建筑,回忆了曾经辉煌的教育和文化;“大院民居”不仅概述了老城里大院的共同特征,而且结合大量的新旧照片介绍了12座大院各自的风格和特点。与此同时,还对普通民居做了深刻地阐述和剖析;“买卖人家”将老城里的商业区分成东北角、东马路、北马路、南马路以及城内四条大街五大部分进行阐述,全面展示了天津老城里商业的风貌与特色。“老城新生”呼应首章“老城忆往”,讲述新中国成立后老城里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并用一幅幅宏伟的照片展示老城里在新世纪改造之后的恢弘和壮丽。
在四季的花开花落里,一座城市的日常一株植物会有怎样的爱与深情与美好!书写一座城市与草木的缘分,记录与花儿相遇的美好瞬间,以及花与人的故事,感受植物带给人的恬静与喜悦。在寻茶、拍花、识花、种花、写花、画花的过程中,亲近一切人间有情,发现日常生活中流淌的自然之美。这世界车马喧嚣,人声鼎沸,依然愿意为一朵初开的花驻足,听得到草木拔节的声音的人,是内心zui柔软的人。与植物相遇的旅程,就是发现更好的自己的旅程。
《玫瑰与石头》一书,是部贯通西方哲学与思想背景的文化大散文。本书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作者试图通过西方哲学与文化的视角,用来关照中国人当下的生存困境。它视野开阔,思想纵拔深远,语言温润如玉,讲求美感;伴之以细腻的生命肌理和生动细节,在小心翼翼的虚构与想象中,将问题写得贴近人的真实呼吸,具有引人入胜的在场性。
历史无情,它淘汰了数不清的文学作品;历史又有情,它保存了许多经过时间老人检验的优秀之作。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能确保它的价值。我们推出的“旧版书”一辑四本,皆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名篇佳作。云南人民出版社这次重新出版的《滇南散记》,是按照一九四六年昆明的《新云南丛书》的版本新排的。新版求“真”于它原文的原貌,使人从中可以认识过去真实的边缘生活。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十分必要。这些都是旧时代的故事。黑暗、暴政下,是人民不幸的日子。黑暗中爆发的火花最亮,灾难中的人民,心灵显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