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浙江文艺出版社获得独家授权的“莫言作品全编”,囊括了莫言自1981年开始创作以来发表过的全部作品,全面、系统、完整地展示莫言迄今为止的创作成就,涵盖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剧作、演讲、对话等诸多体裁,共计26部。所有内容经过详细审校,被莫言认可为“定稿版”。“莫言长篇小说集”是这套全编推出的第一批作品,囊括了莫言迄今为止的十一部长篇力作;莫言为全新版的十一部长篇小说和五部中短篇小说亲自题写了书名,并为每部作品手书了别具一格的“诗词”作序。浙江文艺出版社在装帧设计上力求大胆突破,把莫言作品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去理解,既继承中国元素,也吸收外国元素,用符合时代潮流和国际视野的设计理念来构建全新的装帧方案,令人耳目一新。内附精美插页、精致书签。该合集收入长篇小说系列10种:《红
周作人的散文,笔势飘逸洒脱,表情达意平和恬淡、庄谐杂出、舒徐自在,同时又不乏文化批判的力度,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于一炉,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是中国散文史上一座高峰。 由著名出版家、周作人研究专家锺叔河先生全新整理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修订版),共15卷,690万字。采用编年体形式,辑录周作人1898 1966年创作的全部散文及部分日记、诗歌、书信、序跋、译文。修订版尽可能弥补了初版的一些缺失:修订了100余处注释,增加了近200处注文,改正了若干错讹,增补了几篇近些年新发现的周作人散文,在第14卷末尾增加20世纪30-40年代《周作人自编集》33种原版书的封面和版权页,同时将原版索引卷纳入全集作为第15卷。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题散文经典 丛书由著名学者陈子善、蔡翔主编,从中国现当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囊括了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萧红、周瘦鹃、梁遇春、冰心、张恨水、丰子恺、巴金、汪曾祺、王安忆、迟子建、余华、阿来、叶兆言、苏童等诸多现当代散文大家的经典名作。 编者精心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了独特的重新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主题丰富多样且趣味十足, 自然篇 涵盖 山、河、湖、海、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鸟、虫、狗、猫 这16个主题,每册聚焦不同的自然主题,从春日的烂漫繁花,到冬日的皑皑
本套文集遴选范围是《收获》2018年至2022年发表的作品,按创作体裁编为四卷,即散文一卷、中篇小说两卷、短篇小说一卷。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再访米仓山三记 散文卷》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散文随笔集,包括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文学给予我们什么》、阿来的《再访米仓山三记》、王安忆的《理趣》《我和彭小莲》、毕飞宇的《私奔、家庭、认知、傲慢与报应》、叶兆言的《记忆中的一些碎片》、陈福民的《失败者之歌》《青春帝国少年行》、张新颖的《追忆沈虎雏先生》、南帆的《古城图里的气息》、袁敏的《书生校长》等二十余篇。散文卷收录的散文随笔,大多出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之手,适逢《收获》杂志创刊65周年之际集结推出,以飨深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朋友。 《仰头一看 玫瑰在额头上 中篇小说卷》为中国当代作家的中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题散文经典 丛书由著名学者陈子善、蔡翔主编,从中国现当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囊括了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萧红、周瘦鹃、梁遇春、冰心、张恨水、丰子恺、巴金、汪曾祺、王安忆、迟子建、余华、阿来、叶兆言、苏童等诸多现当代散文大家的经典名作。 编者精心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了独特的重新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主题丰富多样且趣味十足, 人文篇 16册涵盖了 衣、食、住、行、父、兄、师、友、醉、生、梦、死、烟、茶、园、艺 这16个主题,将不同名家创作的相同主题的经典散文编选成书,每册
本丛书所编为非虚构散文,广义的散文,不拘记叙、抒情、议论,不限文章、日记、书信,重要的是同大地的关联。这其中,有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有水的柔润,也有干旱及焦渴。地丁是一种野草,地丁是“地之子”,开紫花者为紫花地丁。紫色,是血的深红外加了幽黯的颜色,可以看作是一种身份或品质。紫花地丁原产中国,具本土性,民间性,全草入药,是古来草野小民常用的疗治诸疮肿痛的良药。矜贵的君子固然大可以卑贱视之,但乎这也并不怎么妨碍它的生长,自然也不妨碍对它的利用。这里拿来做丛书的名目,用意在强调它的野性,与大地的联系;究其本义,简括一点说,也就是为人生罢。
《孤山一片云(沈培琐忆)》是一部回忆性作品集,记录了沈培80年生命历程中的诸多生活片断,亦文亦史。《孤山一片云(沈培琐忆)》一共300余篇文章,长短不一,最多的不超过三百字,最少的只有数十字,却让读者心领神会,就像又看到了沈老的漫画一样,虽寥寥数笔,却画出他的一生,人生况味鲜活于纸上,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不被大风吹倒》 本书收录了莫言40篇散文,从家人与朋友、童年与成长、读书与写作等角度展现了莫言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艰难时刻的感悟。其中,《不被大风吹倒》这篇散文是莫言在五四青年节时给年轻人的寄语,讲述了小时候和爷爷在大坝上遇到大风、爷爷抵抗大风的故事,鼓励年轻人遇到人生的艰难时刻时不要放弃。
丛书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不胜枚举。阅读经典散文,亲近母语的魅力,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同题散文经典”丛书由 学者陈子善、蔡翔主编,从中国现当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囊括了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郁达夫、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萧红、周瘦鹃、梁遇春、冰心、张恨水、丰子恺、巴金、汪曾祺、王安忆、迟子建、余华、阿来、叶兆言、苏童等诸多现当代散文大家的经典名作。 编者精心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了独特的重新分类,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按照不同的主题编选成册,主题丰富多样且趣味十足,“自然篇”涵盖山、河、湖、海、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鸟、虫、狗、猫这16个主题,每册聚焦不同的自然主题,从春日的烂漫繁花,到冬日的皑
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 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0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蒋月泉,评弹艺术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博采各家所长后自成一家,创立在评弹曲调中传唱较广、影响较大的弹词流派唱腔“蒋调”。他与众多评弹艺人将形成于苏州的评弹在上海发扬光大后,不为盛名所累,离开大上海,辗转小码头,在摸爬滚打中,终成一代"大响档"。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整理或创作的《玉蜻蜓》、《白蛇传》,中篇《林冲》,《要把淮河修好》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将评弹艺术带入新的高度,并使蒋派艺术成为评弹中重要的流派。《皓月涌泉:蒋月泉传》作者使用大量一手材料,从历史的角度,以文学的笔法,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为艺术而艺术”的评弹艺术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