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浙江文艺出版社获得独家授权的“莫言作品全编”,囊括了莫言自1981年开始创作以来发表过的全部作品,全面、系统、完整地展示莫言迄今为止的创作成就,涵盖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剧作、演讲、对话等诸多体裁,共计26部。所有内容经过详细审校,被莫言认可为“定稿版”。“莫言长篇小说集”是这套全编推出的第一批作品,囊括了莫言迄今为止的十一部长篇力作;莫言为全新版的十一部长篇小说和五部中短篇小说亲自题写了书名,并为每部作品手书了别具一格的“诗词”作序。浙江文艺出版社在装帧设计上力求大胆突破,把莫言作品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去理解,既继承中国元素,也吸收外国元素,用符合时代潮流和国际视野的设计理念来构建全新的装帧方案,令人耳目一新。内附精美插页、精致书签。该合集收入长篇小说系列10种:《红
周作人的散文,笔势飘逸洒脱,表情达意平和恬淡、庄谐杂出、舒徐自在,同时又不乏文化批判的力度,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于一炉,形成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是中国散文史上一座高峰。 由著名出版家、周作人研究专家锺叔河先生全新整理编订的《周作人散文全集》(修订版),共15卷,690万字。采用编年体形式,辑录周作人1898 1966年创作的全部散文及部分日记、诗歌、书信、序跋、译文。修订版尽可能弥补了初版的一些缺失:修订了100余处注释,增加了近200处注文,改正了若干错讹,增补了几篇近些年新发现的周作人散文,在第14卷末尾增加20世纪30-40年代《周作人自编集》33种原版书的封面和版权页,同时将原版索引卷纳入全集作为第15卷。
本套文集遴选范围是《收获》2018年至2022年发表的作品,按创作体裁编为四卷,即散文一卷、中篇小说两卷、短篇小说一卷。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再访米仓山三记 散文卷》为中国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的散文随笔集,包括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文学给予我们什么》、阿来的《再访米仓山三记》、王安忆的《理趣》《我和彭小莲》、毕飞宇的《私奔、家庭、认知、傲慢与报应》、叶兆言的《记忆中的一些碎片》、陈福民的《失败者之歌》《青春帝国少年行》、张新颖的《追忆沈虎雏先生》、南帆的《古城图里的气息》、袁敏的《书生校长》等二十余篇。散文卷收录的散文随笔,大多出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之手,适逢《收获》杂志创刊65周年之际集结推出,以飨深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朋友。 《仰头一看 玫瑰在额头上 中篇小说卷》为中国当代作家的中
《诗词盛典 吕长春格律诗词系列丛书》共收吕长春古今诗佩文韵格律诗词六万八千首、读写康熙御制全唐诗五万两千首、读写唐圭璋全宋词一万七千首,三者累计十三万七千首,均为作者以一人之力,积七十年之期,读写、唱和而成。作品严格对应全唐诗、全宋词之次第,每首诗均以古诗为眼,以今事点睛,古诗中未道尽的渊源、人事、意味,都在对应的今诗里相承相应。丛书上至三皇五帝,华夏文明,二十四史;下至一带一路,两岸统一,国家建设。可谓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饱含作者对共和国深厚的感情,对改革开放成就忠实的记录,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毕生的弘扬。
高启(1336-1374),明初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高启诗天才高逸,实踞明一代诗人之上”(《四库全书总目》),其诗“言选则入于汉、魏,言律则入于唐”(周传《谢晋兰亭集序》卷首),开有明诗坛复古之先。高启诗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自选定为《缶鸣集》十二卷,为高启诗集最早的版本。景泰初年,徐庸缀拾遗佚合为一编,题作《高太史大全集》,凡十八卷,然此本亦有遗漏,且多阙脱、墨涂、抄写舛误。高启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正统九年由周忱刊行,内容完备。清雍正间金檀辑注的《高青丘诗集注》,是高启诗集最为完备的版本,文集、词集亦附之。《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高青丘集(全2册)》既以此本为底本,而校以墨池馆本、竹素轩本、濂溪书院本和诸家所
黄宗英文集(卷一):存之天下 是一本散文集,本书主要收录黄宗英写她的亲人朋友往事的文章。书中回忆了著名演员、黄宗英第三任丈夫赵丹的生平往事,也有黄宗英的家人、长辈、朋友的人物特写,以及黄宗英与她的第四任丈夫冯亦代的晚年生活描写。本书使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文艺工作者在20世纪大时代变迁中的悲欢离合、人生轨迹,展现了艺术文化界各种掌故,不失为那个时代的剪影。 黄宗英文集卷二小丫扛大旗 主要收录了黄宗英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电影剧本、电视拍摄日录等扛鼎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八九十年代。黄宗英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女,曾经是著名的演员,后来成功转型作家。阅读她的这本《文集》,我们可以纵向地看到其成长的过程。50年代的作品,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文字,完整地记录了事件的过程
同题散文经典:说梦 寻梦 同题散文经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公园 同题散文经典: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背影 同题散文经典:怀鲁迅 我所见的叶圣陶 同题散文经典:藤野先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同题散文经典:樱花赞 西湖船 同题散文经典:喝茶 茶事 同题散文经典:艺术三昧 音乐会 同题散文经典:湖畔夜饮 醉 同题散文经典:生命的路 谈生命 同题散文经典:我的祖母之死 死后 同题散文经典:我的三个弟弟 做大哥的人 同题散文经典:谈吃 上海的吃及其他 同题散文经典:山居闲话 胡同文化 同题散文经典:女子的服饰 第二件红毛衣
北京十年,实际上是北京十一年。从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三,我在北京住了十一年之久。 这十年,我和一个普通的北京居民一样,有所见,也有所闻,更有一些回忆。所见者少,所闻者多,回忆则最多。选择一些,记录下来,就成了这本不成样子的东西。我把它命名为《北京十年》,其实是我的见闻和回忆杂记。 这本东西写出来,快二十年了。有些事情是根据当时的时日为准记下的,如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多少年前,那是指相距写作的年代而言,现在也没有去改为今天准确的说法了。 旧闻新抄,不妨当野史来读,野史可以是正史的补充,也可能比正史更加真实,另有一番趣味。有些事情,正史不记,只见于野史,就更有意思了。
本书是 广东美术百年 书系其中一套,分为上中下三册。从1905年到2016年有代表性的美术类以及相关报纸、杂志、书籍中,摘录出理论水平较高、富有研究意义、能反映广东乃至全国画坛面貌的文章,基本按文章的*初发表时间进行编排。该书系统梳理了广东一百多年来的绘画发展史,对研究广东乃至全国近现代美术史具有较高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