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评剧女伶艺术在音乐上的发展历程。描述了评剧〔慢板〕唱腔旋律发展史,分析了评剧音乐的语音结构、旋律结构、句型结构、唱腔功能结构、旋律发展的音乐学原理、各种唱调的来历、剧种声腔类型、唱腔结构的鼓曲型和旋律形态的说唱性等问题。论述了剧种音乐中语音及其腔词关系的重要性、戏曲流派在音乐上的程式性、评剧主要流派的音乐特征、评剧女伶唱腔的大口落子风格、剧目音乐与剧种音乐的关系、评剧音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逻辑等内容。并对评剧史和评剧音乐著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望着夜幕下绮丽的南京路,我似乎看见一袭蝉翼纱素自旗袍的尹雪艳婷婷袅袅、风情万种地向我走来,我似乎听见她用软糯糯、带有苏州腔的上海话对我说:“那好呀!” 我对白老师说: “我要一个在舞台上说上海话的尹雪艳!”
本书探讨的是徽州作为一个区域,其文化与戏曲发展的关系问题。徽州与戏曲只是一个个案,它所显示的是一个拓展戏曲史研究和区域文化史研究的新的视野,那就是区域文化与戏曲发展的互动关系。 首先,从戏曲生态来看,区域是戏曲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土壤,中国 戏曲是在一个个的区域流传和发展的,众多的区域构成了“中国戏曲”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气候,在元代,北京,北方的大都和平阳,南方的温州和杭州,都是戏曲繁荣的区域土壤;到明清两代,苏州、扬州、北京、南京,都是戏曲艺术活跃的中心地带。 其次,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在不同区域文化的土壤上,绽放的戏曲艺术之花也午姿百态。 再次,戏曲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制约,不同区域文化的因素往往成为推动或制约戏曲发展的因素之一。
《北曲文字谱举要》对元代至现代的七部重要曲谱进行勘比,寻绎每一曲牌的格律以及曲律在历史演变中的轨迹,共收北曲曲牌四百多条。由于词曲确有承继关系,书中又对同调的词牌与曲牌的异同作了比较分析,并以曲调名的笔画为序编排曲谱,便于查检。书中附录的“《中原音韵》入声字表”、“北曲套曲格式简述”对读者全面理解曲会有所帮助。
本书通过对清代禁毁戏曲史事的辑录、梳理和编年解读,辨析了清代禁毁戏曲现象阶段性演进的细节特征和展开过程,从戏剧史学的角度考察了禁毁戏曲的制度化、扩大化对清代戏曲史发展走向和形态衍变的具体作用和实际影响,并联系官方文化政策的复杂性探究了戏曲接受、传播禁止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本书搜罗各种文献中记载的禁毁戏曲史料,按年编撰,并加以简洁的评论,为保存戏曲史料,继承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北曲文字谱举要》对元代至现代的七部重要曲谱进行勘比,寻绎每一曲牌的格律以及曲律在历史演变中的轨迹,共收北曲曲牌四百多条。由于词曲确有承继关系,书中又对同调的词牌与曲牌的异同作了比较分析,并以曲调名的笔画为序编排曲谱,便于查检。书中附录的“《中原音韵》入声字表”、“北曲套曲格式简述”对读者全面理解曲会有所帮助。
《宋金杂剧考》一书为胡忌先生的成名作、代表作,该书就宋金杂剧的名称、发展、体制等方面作了周密的论证,溯其渊源,明其流变,史料丰富、论证深入,对脚色、演出、内容等皆做考察,研究的范围更为广泛;是宋金戏剧研究领域难以逾越的经典著作。此次整理出版《宋金杂剧考》,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为底本之外,还参考了胡忌先生的两本自存本,为了保持原书的整体风貌,同时又能体现胡忌先生对其著作更进一步思考的结果,在此次整理校订时酌情采用了少数的补充材料和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