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装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剧作精品合集(共三册),收录《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鳄鱼》《锅炉工的妻子》四部剧作,以及若干篇访谈及文化随笔。 《鳄鱼》是莫言获奖十年之后创作的一部新作,具有鲜明而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的荆轲》以 刺秦 的历史故事为蓝本,却赋予人物 穿越 般的现代思想,是北京人艺常青剧目;《霸王别姬》以犀利的语言和颠覆性的叙事,借项羽、虞姬、吕雉等历史人物之口探问至今难解的谜题;《锅炉工的妻子》在知青返城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一个悬念重重的伦理悲剧。
本套装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创作的戏剧作品精品集第二辑,收录《锦衣》《酒香》二册三种剧目,以及相关演讲和文章。 《锦衣》是莫言获诺奖后创作完成并正式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剧作,以晚清末年的高密东北乡为背景,融合革命党青年志士举义攻打县城的传奇经历与 人鸡幻化 的民间志怪故事,亦真亦幻,充满 警世 意涵。 《酒香》收录两部剧作:《高粱酒》以莫言最负盛名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为底本,创造性地重写了 红高粱 的故事。《檀香刑》改编自同名长篇小说,讲述戏班班主孙丙组织乡民反抗殖民者却被施以 檀香刑 的悲剧故事。
《波斯文学史》所论述的是达里波斯语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达里波斯语兴起于9世纪。10-15世纪是它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产生了像菲尔多西、海亚姆、内扎米、萨迪、莫拉维和哈菲兹这样世界的诗人。他们的不朽的杰作早已被译为世界各主要文字,获得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赞赏。 在伊朗的1905-1911年的立宪运动时期,达里波斯语文学发展到另一高峰。这一时期的作家和诗人更多地关注人民听疾苦和国家的命运。他们以自己的作品鼓舞人民去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斗争。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平实质朴的民众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本书着重介绍以上两个时期的波斯文学。
本书是一部研究舞蹈美学的专著,为2011年出版《舞蹈美学》的修订版本,全面解析梳理了舞蹈美学的理论、实践源流,对古今中外相关理念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合中国舞蹈发展历程,提出具有较高实践价值的舞蹈美学理念。作者征引大量相关学科理论,结合丰富的舞蹈作品、创作者实例,使得书稿整体具有突出的生动鲜活色彩和较强的综合性,对相关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清宫武戏是清宫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清代内廷以武打场面为主要内容进行表演的戏曲样式。本书以清宫文献为依托,以清宫武戏为切入点,比照民间的笔记杂著、木版年画、演员口述等,运用戏曲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清宫戏曲档案中的剧本、脚色行当、舞台排场、表演套路等演出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系统阐述清宫武戏的源流与艺术特征,挖掘清宫武戏成熟繁荣的内部成因及艺术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中国古代戏曲史、演出史研究。
列奥纳·希勒·摩尔诺是一个尸体防腐专家,他母亲年轻时是电影院的领票员,被几个在戛纳街头闲逛的水手后生下了他,所幸他的朋友格莱克(一个“富人”),为了他的精神健康常带他去夜总会散心,日子过得倒也挺好,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做叫做布朗丝·安德留的女人请求她死去的小女狼艾里诺的做防腐处理——她打算把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一直放在她私家的小教堂里。几经犹豫,列奥纳最终答应了她。但他在为尸体做防腐处理时发现这个小女孩生前曾被强暴过。处于困惑中的他提出了一些疑问,再加上被这个表现失常的年轻貌美的母亲所吸引,他开始了他的侦查工作。由此,他陷入可怖的和无法理解的境地……凶手得到惩处之日,也是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尘埃落定之时。作家别具一格的情节构思既扣人心弦又激动人心,并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缠绵哀怨的爱情挽
叙事是一部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 本书通过电影叙事与电视叙事的对比,探讨了两者各自的叙事特性和叙事规律,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从学理和实践的不同维度初步建构了影视叙事的大厦。
全书开宗明义提出了中国民间舞的价值,并围绕这一价值的当代中国民间舞的三个身份群体——乡土民间艺人、地方舞蹈工作者“二老艺人”和全能的职业民间舞者展开讨论。本书试图在思辨与具体事例中展开当代中国民间舞的画卷。他们各有其多模态话语媒介系统,借以各说各话,在原生价值体系中进进出出。在论及当代中国民间舞的研究路径中时,本书认为“身份”“模态”“话语”只是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被分隔开,在实践操作中,它们是一体的。
《中国传统曲式学》是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传统旋律与曲式》(全四册)中的一部。是在《中国传统旋律的构成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曲式与曲式学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单句”“对应”“重复”“连锁”“引申”“对比”等地深入分析、归纳,有力地揭示和总结出了中国传统曲式的“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多段体”“变奏体”“循环体”“联曲体”“板腔体”“综合体”理论。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用西方音乐理论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错误,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求索篇——戏曲形态特征”“戏曲表演特色研习篇”“戏曲剧作、导演、教育——研究思考篇”和“专论”。本作品定位在《循峰觅径》事实上也是作者对艺术峰峦攀援探究的初步结果。作者力求 多的新一代有志有为的研究者,对戏曲艺术探索产生兴趣,把中国优质表演文化集大成者的戏曲,做出体系化的细致研究,从而让逐渐缩小舞台呈现的这一个精彩的传统艺术品类,在新时代文化形态的格局中获得珍藏与展示,成为真真切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书对研究戏剧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实践层面的戏曲编剧、表导演创作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等待戈多》用法文写成,于1953年1月5日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由罗歇 布兰导演,引起轰动,成就了萨缪尔 贝克特,20世纪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作为荒诞派戏剧颇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作品,《等待戈多》也成了20世纪戏剧创作的典范。 在这部剧中,两个流浪汉一直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待戈多,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着。没有人知道戈多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等待他。他们不知道,也没有任何人知道。
《呼家将》是刘兰芳播讲的经典评书之一,是在民间流传版本基础上加以改编再创作而成的,系次结集出版。主要讲述了宋朝仁宗年间,双王呼延丕显被西宫娘娘庞妃之父奸臣庞文陷害、全家被抄斩三百余口后,呼家以呼延庆为代表的后代立志雪恨、冒死祭祖,在寇准、包拯等保国忠臣及高家、杨家众人的帮助下,北国借兵,兵围汴梁,最终昭雪受封的故事。其中呼延庆三次上坟、呼延庆打擂等已经成为的段子。
本书选译了可代表世话物的四部作品,其中以描写商人为主人公的是《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情死天网岛》,而描写下级武士的是《枪矛权三》。这些作品皆是世话物中备受人们喜爱、上演次数最多,并且在美国、欧洲也多次被上演的作品。 近松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是日本戏剧作家的代表。他所描写的世界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描写以历史上的人物和武将为主人公的公家的世界,被称为时代物(历史剧);一部分是描写以无名的平民为主人公的私人的世界,被称为世话物(世态剧)。本书选译了可代表世话物的四部作品,其中以描写商人为主人公的是《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情死天网岛》,而描写下级武士的是《枪矛权三》。这几篇作品都是取当时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事件为题材而编写成的。
为丰富春节期间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展示近年来群众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的丰硕成果,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于2010年1月31日至2月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
本书选译了可代表世话物的四部作品,其中以描写商人为主人公的是《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情死天网岛》,而描写下级武士的是《枪矛权三》。这些作品皆是世话物中备受人们喜爱、上演次数最多,并且在美国、欧洲也多次被上演的作品。
《怎样唱好京剧(修订版)》此次修订内容主要是在原版“气、声、字、腔”四个章节的基础上,对其中“声”章节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首先作者张再峰从声乐的角度将京剧演唱界定为“京剧唱法”,使其在方法总结、理论归纳时能够更加规范、系统。大量借鉴美声唱法演唱技法的术语,与京剧唱法有关技法相对照,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强了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对、借用力度。其目的是想通过借用美声唱法相关理论和术语,试图讲清或尽量讲清京剧唱法中某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从而揭示、体现京剧唱法的科学性,以便更好地帮助提高京剧演唱水平。
《无声戏/古典文库》是李渔第1次移家杭州时所作。当时分初集、二集两次梓行,时间大约在顺治十三年(1656)前后。初集即《无声戏/古典文库》所收的《无声戏》十二篇小说;二集已佚,散见于后出的合刻本或选刻本之中。《无声戏/古典文库》之名,取与“有声戏”,即戏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上的活剧。其中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无声戏/古典文库》以日本尊经阁文库所藏《无声戏》刻本(十二回)为底本,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无声戏合集》(残存二回)。
十四世纪,统治瑞士的奥地利总督肆意压迫人民,竟于闹市竖一长竿,竿顶置一帽,勒令行人向帽鞠躬。一日,农民射手退尔经其处,抗命不鞠躬,被捕。总督命于退尔幼子,头顶置一苹果,令退尔以箭射之,如射中,方得免罪。退尔射中苹果。同时又出示一箭,声明如不幸射中幼子,即以此箭返射总督。总督怒,食前言,再捕退尔。押解途中,登舟经一湖面,风浪大作,将士危惧,退尔趁机一箭射杀总督后逃脱虎口。民众拥之为首领,共同反抗奥地利统治,祖国终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