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征引史料宏富,立论精审,创见较多。著者探讨各类文体、流派的兴衰,立足于史家主体意识,从深层揭示其内在规律,突破历来的单一的作家加作品的机械排列模式,从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着手,环环紧扣,层层密合,确立了整体观念的构史格局;特别是清晰勾勒宋杂剧和南戏演变的轨迹和轮廓,填补了大片研究空白,发掘出为老一辈戏曲史家王国维和吴梅等未曾见过的许多珍贵史料,显示出综合艺术美的立体感,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体现了八十年代研究新潮中的硕果,对研究和爱好两宋文学者均极有教益。
竖排繁体。
人类不能没有诗。可是,旧诗的黄金时代早已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洪流的裹挟下,成为历史。而新诗呢,竟也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顾城自杀了,舒婷也老了。在国外当教授的北岛、新生代的陈先发,现在所作的诗,都几乎是在自语。在这个诗歌式微,文学趋于边缘化,祇有网络和“玫瑰之约”广受追捧的年代,热爱诗的人们便纷纷回归旧诗。
《文选学》介绍了骆鸿凯先生以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文学史、文体学意义,是《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