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是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巨擘,被尊为 旅美派文学的头号领袖 。 在文学和绘画上,纪伯伦都成就不凡。他的文学作品情思浓烈深邃,文采洒脱超绝,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铿锵的音乐节奏感,被方家誉为 纪伯伦风格 。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揭示深刻的哲理。纪伯伦在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上不落窠臼,开创了文坛新风,被誉为 阿拉伯旅美派文学的旗手和灵魂 。 阿拉伯语翻译家李唯中先生所译的《纪伯伦全集》全新修订增补版,是真正意义上的足本,收录了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纪伯伦全部作品。译者为原著写的四篇导读以及关于纪伯伦作品的长篇阐述,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更有意义,减少了中国读者阅读异域文学的隔阂,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世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人物情感之中,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 《古都》是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作者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 《千羽鹤》收录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千羽鹤》,及其续篇《波千鸟》。这本充满冲突与歧义的小说反映了他对美的憧憬,同时他也暗示,对美的向往都逃不过虚无缥缈一场梦。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中短篇小说集,特别收录名篇《伊豆的舞女》,以及《篝火》《温泉旅馆》《母亲的初恋》等精致短篇。来自东京的少年与天真质朴的小舞女陷入爱河,似是而非的朦胧爱恋超越阶级,轻柔的初恋成了心头忘不掉的传世眷恋
《 棋王 树王 孩子王》简介 :内容包括以往版本都有的《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篇中篇小说,以及以往所有中文繁简体版本的序言,还加入了外文版序言,如日文版、意大利文版,1985年初版时画家曹力为其所作的一幅漫画像这次也有收录。所以要论内容之全,没有哪个版本比得上这本。 《遍地风流》简介 :经典短篇小说集,收录了70篇作者的短篇小说,其中有十多篇是之前版本的《遍地风流》没有,这次新添加的。另有作者提供的新增照片。 《威尼斯日记》简介 :阿城先生经典随笔集,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旅居意大利威尼斯时的见闻、随感等。另有作者提供的新增照片。 《常识与通识》简介 :新版与旧版大为不同,新版增添了谈话集这一部分,字数较以往增添了一倍之多。整本书分两部分:*部分为《收获》专栏文章集结集,第二部分为对谈文
《汪曾祺小全集》全10册,收录汪曾祺毕生精华篇目,由其子汪朗和 汪学 研究者王干选编。本套 小全集 是对汪曾祺文艺作品一次集中、全面的个性化、阅读型呈现,更加注重可读性、分类性,从大众阅读的习惯出发,以 草木 他乡 旅行 美食 故乡 师友 等为主题,划分为六部散文集和四部小说集共十卷,呈现汪曾祺小说、散文等文学成就的全貌,同时配备思维导图、附赠别册,一图一册阅尽经典。文集小而精悍、涵盖广泛,是教科书选目、课外阅读和人生修行的不二之选。
本书是让-伊夫 塔迪耶创作的一部作家传记。他从普鲁斯特的家世、求学、交游、阅读等方面入手,重建了普鲁斯特的 思想谱系 ,反映了普鲁斯特的生平种种。本书着重于普鲁斯特的一生与其*著名作品《追忆似水年华》的联系,发掘了《追忆似水年华》中主题、形象、人物的现实来源,既展现了普鲁斯特的文学起点,包括朋友、家庭、爱情等,也复现了从草稿逐步演变成书籍的创作过程,揭示了小说中的各个主题是如何形成、现实中的人物又是如何进入小说。可以说,这部传记既是 马塞尔 普鲁斯特的心灵史、成长史,也是《追忆似水年华》的生成史、创作史 。
《考古笔记》是李零在疫情期间阅读考古学史相关书籍所写下的读书笔记,分为《考古研究大历史》《我身边的考古学史》《魂断蓝山》三篇。上篇从博物馆说起,围绕 考古学 展开;中篇先后聚焦考古学领域的核心人物夏鼐、苏秉琦、张光直,围绕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及著作展开;下篇聚焦李零与之惺惺相惜的考古学家柴尔德,阅读了柴尔德的五部传记, 魂断蓝山 所暗示的,正是柴尔德传奇生涯的归宿,余韵悠长。 相比此前的笔记体著作,这部《考古笔记》体量更大,既有读书、读史的体会,也有宏观的思考。这套书所讨论的问题、人物,既围绕着考古、考古学和考古学家,同时也围绕着眼前的世界。如全书题记所言: 自今视昔,不再遥远。
《遇见小王子(礼盒)》是为了纪念《小王子》出版80周年打造的 小王子和飞行员-作家 主题典藏版图书加周边礼盒。策划围绕《遇见小王子》一书的主旨 小王子源自作家一生的各个角落,赋予周边 一份来自B612星球的邮包 概念。这位消失在海平面的飞行员-作家已与小王子重逢,并从小王子的星球寄给他所爱的地球和在地球上苦苦等待的人们一份邮包报信。去看看更重要的事吧,但要知道,真正重要的东西,光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 在三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刘亮程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新疆,他在新疆的小村落里与天地万物交流,他说: 作家须将自己活成一个地方,而不仅仅是活成一个地方的人。在他身上有一个地方的气候。他在风声中找到语言,从光阴和季节交替中找到文学叙述。向历史和自然学习,接受时间岁月的教育,与万物同欣悦共悲悯。 在本书中,刘亮程分享了经典作品《一个人的村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巴》等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创作经验,回望自己文学世界的精神源头,讲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以及他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的智慧和自己对写作的思考。书中特别收录《大地上的家乡》《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一本书回到家乡》等经典文章。 《我把故乡藏在身后》 在刘亮程看来, 家乡是属于土地文化,每个人都有一个土地上的名
一、本书知名度高,内容可深刻浅,读者面广。 《拉封丹寓言》与《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 二、此次推出的内容为全本,以往推出的多数为节本。 三、全新装帧,重新定位。 以往推出的拉封丹寓言都为普通装帧,及普及本,这次推出的是此前都没出版的版本。 四、配有拉封丹寓言权威插画。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使用的版本为手上彩版画,这个版本国内罕见,以往也没有出版过。同时彩色插图也更能吸引不同读者。
《白孔雀》 是他的长篇处女作,讲述了不同阶层青年男女间的爱情纠葛,揭示自然与现代文明、田园生活与工业时代的对立。它具有自传色彩,贯穿劳伦斯文学作品的主题 爱情、婚姻及父母失和对子女的影响等均在本书中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劳伦斯后续作品中的人物原型,了解他创作的初衷。 《儿子与情人》 是劳伦斯的成名之作。小说前半部着重写了保罗和其母亲之间俄狄浦斯式的感情。后半部则着重写了保罗和两位情人克拉拉和米兰之间两种不同的爱。前者是情欲之爱,后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保罗在母亲的阴影之下,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直到母亲病故后,他才摆脱了束缚,离别故土和情人,真正长大成人。在这部小说里,劳伦斯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大胆、透彻的探索,其小说中的女性也因此体现出更为强烈的审美情趣
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主要的五四讲述者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学术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仅将五四视为中国 20 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将其看作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话题。作为 五四研究 三书之一,本书偏向陈平原教授的 有我之学 ,它并非立论谨严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够 具有某种内在精神力量 。本书共分五辑,并有附录。文章长短及体例不一,有论文,有随笔,也有答问,只是在将五四作为思想的磨刀石这一点上,取共同立场。答问部分夹杂个人阅历与感受,明显带有主观性。可即便是专业论文,也都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相互缠绕。 现代文学 之不同于 古典文学 ,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锦言录》是一本十多万字、撷取鲁迅著作精华而成的集子,由著名学者、资深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选编完成。全书共包括 论中国人 论旧中国 辩证法 论文化 论人物 谈人生 这六个相对独立而内在联系紧密的主题。它比语录周全,比文章浓缩,就如同置身于鲁迅著作的dianfeng绝顶,能将其中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确能收顷刻之间,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之效。尤其适合当下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亲近充满睿智、富于哲理的鲁迅经典著作,充实自我。 《鲁迅传》是许寿裳回忆挚友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完整收录了《亡友鲁迅印象记》和《我所认识的鲁迅》两部分内容。 作为鲁迅精神当之无愧的深刻的理解者,许寿裳以事实为根据,将传主的经历、行状、思想、作品都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考察,从多角度进行观照,力图描
《神曲》( Divina Commedia ),原名喜剧( Commedia ),是但丁的代表作,也是意大利文学史中伟大的诗篇,是世界文学宝库中难得的瑰宝。《神曲》以三行诗体和连锁韵形式写成,全诗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三篇。描述但丁在地狱、炼狱及天国游历的经过,一开始是由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后来是由他的心上人贝特丽奇引导。 《神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从神学到哲学,从政治到经济,从宗教到伦理道德,从神话到人类历史、城市史和家族史,从天文到地理,从物理到人类孕育,几乎无所不有,它的结构之宏大,涉及的人文和自然学科之广泛,提及的历史和神话人物之众多,在人类的所有文学作品中也是罕见的。它不仅总结了中世纪文化,而且概括了西方古典文化,为后人研究中世纪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版《萧红全集》全套4卷。小说卷 上收入萧红的中短篇小说,包括著名的《小城三月》《后花园》《生死场》;小说卷 下收入两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马伯乐》;散文卷按照公开发表的先后顺序编排;诗歌、戏剧、书信卷收入了萧红在小说、散文写作之余创作的诗歌、戏剧作品及迄今能找到的全部私人书信。颇值得一提的是,编者在30余年的时光中孜孜矻矻,踏遍大半个中国,寻找、搜集萧红的资料,研究萧红的生平与作品,近年发现不少以往学者从未注意或使用的新资料。其中《突击》(三幕剧) 、《长白山的血迹》(散文) 、《亚丽》(小说) 、《女子装饰的心理》(散文)等篇为首次编入全集,亦有编者编订的萧红谈话录、萧红创作年表、萧红年谱简编、萧红作品篇目检索等作为附录收录于第四卷。
中国历史漫长而丰富。中国很早就有记载自己民族历史的优秀传统。 本书尝试着从中国历代大文人的角度来勾画历史与文化的脉动,以这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联的单个生命的演进,还原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真况。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同时也注入了作者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文化人的见解和情感。 本书的作者原为小说家,在对这些文人和历史的讲述中也融入了文学的笔法,展现出作家雄厚的笔力、丰富的艺术再现力和广博的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