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是本社诗词鉴赏系列中的一部,为与此前的《宋诗鉴赏辞典》衔接,特在前面选收辽、金两代诗歌。为与已出的《新诗鉴赏辞典》衔连,后面选收近代诗歌。《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以选收艺术性较强的名篇佳作为主,突出大家,兼顾小家,不因人废诗。以律、绝短诗为主,兼收少数长篇名作。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旨在全面清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范畴的发生发展历史、范畴的构成方式、主要特征和系统联系。由于以各体文范畴的运用为考察对象,以揭示范畴间横向的逻辑联系和结构体系为研究目的,故全书即力求保持畅通文论本身固有的丰富灵动,又凸显了范畴的理论品格及其之于当代文论与美学建设的意义。书中用大量书证,加以深入的分析,对各体文范畴的归纳小结,对统摄全局的元范畴的揭橥与分析,对范畴体系的定位与开显,使得整体上尽显丰厚著实的特点。
本书作者抛弃“高鹗续书说”,坚持程本120回的有机艺术整体的观念,以此立论,视野拓展而开阔,对书中的思想和人物都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论述。本书可以说雅俗共赏,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很强的可读性。文笔清新晓畅,深入浅出,灵敏而缜密,平近而悠远。行文中流动着一种裱丽典雅的感情意向和清悠舒缓的诗的旋律,充溢着很大的悟性空间,给人许多启迪,给人许多美的享受,不失为当今《红楼梦》研究中的一部好书。
由毕宝魁所著的《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是对清人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数十年对唐诗的研究,很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经典唐诗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唐诗爱好者参考使用
高方编著的《反叛历险与超越--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的理解与阐释(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研究书系之一,《反叛历险与超越--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的理解与阐释(精)》讲述了:勒克莱齐奥的可贵,就在于他的写作生命处于永不停息的探索之中,就在于他从不恪守传统,而是寻求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但最终,他又没有断绝与传统的联系,在对“别处”、对“他者”、对异域文明的理解与思考中,一路留下他探索的行迹,而我们顺着他的行迹往回看,可以惊奇地看到,原来,所有的起点,所有的探索,都始终没有离开人类所依存的大地,没有离开人类存在的精神家园。
“经典”作为一个理论问题,肇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学术界。从质疑课程教学中篇目的遴选,到质疑所有的“经典”是否山各种偏见所致,问题最终从民主主义运动的实际争斗转化为学术界的理论探讨。关于“经典”问题的探讨,对于纠正经典文本研究巾的认识偏差、艺术史的书写与教材的编撰,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翁再红编著的《走向经典之路》以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化历程为依据,重点考察其中被公认为经典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文本,试图在一个宏观的文学史语境中,以文体的命名与合法化问题为切入点,分别讨论文本创作主体、文本阐释主体、文本传播主体以及文化参与主体等诸多因素在文本经典化进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从而对“经典”问题
《都市镜像:近代日本文学的天津书写》以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天津书写为依托,在结合作家的独特立场及思想意识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主义观点,从“天津形象”“中国人形象”“殖民视点”“殖民心态”“殖民空间”等多重角度综合分析了复杂的文学作品构成,揭示了日本在天津殖民活动的发生及演变过程。
本书稿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维视野中的《野草》研究概论(项目批准号:14FZW048)”的成果,书稿从诗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视角出发,以相关的研究史料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野草》研究文献资料的集中梳理,对《野草》研究进行了多维度的、全面深入的考察,书稿出版对鲁迅研究、《野草》研究史论等方面有推进作用。
此书稿为李叔同诗词赏析。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有不少独到、新颖的见解。选取了100余首诗作进行了点评和介绍其创作背景,从中可窥见诗人的艺术天赋和宽阔心怀,怡情养性,修炼人生。
本著作采用“循流溯源,反复推敲”“广征博采,精审详辨”“辨讹释疑,深研不辍”等校注方法,对清宗室博尔都《问亭诗集》进行校注,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号学等方法进行研究。
近代以来,广州、上海成为新型商业都会的代表,其结构和功能打破了中国传统城市的旧模式。邓大情所著的《广州与上海(近代小说中的商业都会)》主要从中国近代小说的视野对这两座城市进行考察和关照,以小说作品中对广州、上海的描写为中心,对二者进行全方位的平行比较研究,找出两座城市发展的异同,并进而探寻造成这种异同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
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轼可说是一朵奇葩,他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针对宋词创作而言,他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旷达、大气。《走近宋词品人生系列·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分为三个部分,60小节,每一节围绕一首词作,来表现他的爱情、人生感触或是仕途沉浮,际遇决定词风,《走近宋词品人生系列·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将苏轼的生平与词作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读到美感,也读到人生。
《你成为你诗歌的猎物》,这是一本短诗集。共收各类短诗150首,分为“年选”、“朗诵”、“品艺”、“感事一”、“感事二”、“游吟一”、“游吟二”、“禅诗”、“悼亡”、“专栏”等10辑,诗人王家新为诗集撰写了序言。诗歌感人。
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多学科理论对彝族创世史诗《梅葛》《查姆》的文化生态、传承人、文本内容、叙事范型、词语和句式程式、修辞手法、演述方式和场域等进行形态学的研究,并从历史文化、哲学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其文化内涵,同时对两部史诗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保护方式的建议。本书对彝族民间诗歌进行的立体式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其他民间诗歌的研究也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