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书 》是周敦颐读《 易经 》的心得。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不足三千字,但是从宇宙万物的起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这里都有,可说是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结合得极好。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 儒释道 三教,把儒释道的智慧通过《 易经 》的读书心得凝结在一起。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然而他现存的哲学著作只有二百多字的《太极图书说》和不足三千字的《通书》,《通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通书》本身的价值已经介绍得很清楚,而《通书九讲》是冯学成给学生授课的讲义,他将《通书》的智慧和禅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经历糅合在一起,结合社会现实,贡献了一部冯氏通书讲记。他认为《通书》可以优化我们的智慧,美化我们的道德,强化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料理自己的心性,从而更好
汪曾祺的一生辗转多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历经江阴、昆明、上海、江西、北京、张家口多地,《人生百味 汪曾祺年谱》的作者经年累月地在报刊的缝隙和史料的边缘处搜索,通过蛛丝马迹找当事人核证、采访汪曾祺的事迹,寻觅汪曾祺渐渐模糊、淹没的足迹,努力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汪曾祺。本书全面、简明地载述作家汪曾祺一生的行实、创作、交游,力求 为生性散淡、不记日记的汪曾祺还原出一部 日志 式的、可靠的生活史与创作史 , 还原 历史的汪曾祺 。而重点在于突出汪曾祺作为作家的 文学生涯 ,其骨干线条十分清晰地凸显出来,充分地体现出汪曾祺一生不为留名、不为逐利,只是留下一些篇章文字,以及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些美好回忆。
本书为作者近三年间的文学评论萃选。 *文艺思想研读 ,由悉心研读的领悟与体会,讲述了*文艺思想的丰富内涵与重要精神; 年度文情概观 既检视文学演进,梳理文学成果,又抓取主要倾向,评说存在问题; 经典现象重温 与 新人新作评介 ,以作家作品为对象,或侧于文学经典现象解读,或侧于文学新人新作评介,在鲜明的主体意向中,呈现出文学的新动向与创作新进展。
在我国民族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不少优秀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各兄弟民族的作家文学以独特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我们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下,创作空前繁荣,大放异彩,绚丽多姿,广为世人关注。海南黎族文学在我国文坛上也是独树一帜,可谓是一朵盛开的南国之花,创作了一批反映自己民族历史和生活的优秀作品。本书在对 黎族作家文学 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黎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根源性、本土性特质、历史沿革与文化症候、观念与艺术趋化、话语气场与精神传承、多元融合的开放性与民族性等方面着眼,从不同侧面和纬度来探讨黎族作家文学的形态及其发展变化,并对特定的作家作品进行具体的审视和评析,以期从微观视角入手呈现黎族作家文学的本源特征。
《威廉 布莱克诗歌译评》翻译、评析了66首布莱克的诗歌(《诗的描述》19首,《天真之歌》19首,《经验之歌》26首,《手稿诗选》2首)。每首诗附有英文原文,对其中的难词作了注释。除了对这66首诗进行了翻译及深入评析之外,还对每首诗的几种中文译文简要地进行了比较,指出其短长、优劣。在书末,精选了布莱克本人为其《天真与经验之歌》制作的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