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精致的小书,将您带入古典而绝美的诗词意象,在茶香酒韵琴音花影中,让您领略诗词之美,体悟诗意生活的娴雅和悠然。这不单是部解读诗词的书,更是部感悟人生,修炼心性,将生活诗化的书。
本书辑入沈乐平先生2017年至2020年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所创作的篆刻精品一百余方,内容丰富。其创作风格涵盖了古玺、汉印、流派印以及各种创新思考的实践,每方篆印相对应以书法创作,充分体现了“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学术思想。
本书由专论和图版两部分组成。 专论部分分别由顾景舟、李昌鸿和徐秀棠分别撰写,介绍了紫砂陶史、生产工艺和阳羡茶事,其中选用六十余幅图片作为插图以使作者更形象地理解宜兴紫砂。 图版部分介绍宜兴紫砂精品五百一十一件(套),分历史、现代两大部分,按制作年代先后排列。历史部分以一九四九年为界限,展示了明、清、民国五十八位名家的一百六十七件精品;现代部分以不错工艺师的作品为主,展示了九十一位名家的三百四十件(套)精品。 本书非精不取,对真品、仿品也作了鉴定区别。凡鉴定为真品者,均标明制作者姓名;凡不能确认或经鉴定为仿品者,只照录铭款。 为了便于读者鉴别、欣赏,重点作品都有鉴赏评论。这些文字,除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黎淑仪女士撰稿之外,均出自主编者手笔。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第2版)(上中下)》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此书虽然充分吸收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
《徐光启全集》由著名学者和徐光启研究专家朱维铮、李天纲主编,此次整理在原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徐光启集》、《徐光启著译集》、《农政全书》等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海内外新发现的佚文和资料,吸收了学界*的研究成果。
陈寅恪在国学领域的成就早已为学界和社会所公认,而唐代尤为陈先生研究之重点。《唐代政治史略稿(外1种共3册)(精)》是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具有*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作。
李天飞著的《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上下)》是“李天飞大话西游”系列文章的集结。李天飞凭借扎实的考据、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西游记》。书中既有学界近期新的研究成果,比如《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且也非一人一时所写;也有对流行的“阴谋论”“厚黑说”的正本清源,比如:为什么红孩儿和牛魔王长得不像?孙悟空到底有没有死在取经路上?六耳猕猴究竟是什么?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名著”之一,而是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头条、新浪微博、网络连载百日阅读量过亿,被网友评为“解读《西游记》的文章中很靠谱,靠谱的文章中很接地气的”。图书不仅对网络连载的内容进行了修订、调整,还补充了大量传世文献中有关西游记或本书内容的插图。每一讲有阅读手册,以便读者迅速了解相关
“诗与哲学之争”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柏拉图《理想国》中就曾经说过:“哲学与诗歌的争吵是古已有之的。”围绕着诗与哲学展开的论争也从古希腊一直延续到当代。“诗与哲学之争”表面上看是两个学科的论争,但透过学科之争,可以感受到西方在不同时期对感性与理性、形象与抽象、审美与科学、诗意和逻辑的不同态度。本书从本体观念、认知方式、生存状态、拯救方式、话语权力等方面梳理了西方历史上诗与哲学之间展开的论争,对形成“诗与哲学之争”的历史根源和当代语境做了细致分析和挖掘,并对两者融合的可能性——“诗化哲学”这一命题做了考察和说明。 《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之一。所涉论题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持续时间长、影响大的重要话题,作者对这一话题所作的系统清理和深入分析
《说库》王文濡辑。王文濡(一八六七-一九三五),原名王承治,字均卿,别号学界闲民、天壤王郎、吴门老均、新旧发物等,室名辛臼簃,祖籍安徽省广德县人,其先祖迁籍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幼失怙,家贫,好学。光光绪九年(一八八三)癸未科秀才,次年补博士弟子员。曾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文明书局、进步书局、鸿文书局、乐群书局以及国学扶轮社编辑、总编辑。精通国学,是近代著名学者。《说库》共收录自汉至清的笔记小说一百七十种。作者目视 国学凌夷,数典忘祖,简陋荒疏 ,遂 浏览所及,集此巨纂 ,以期能够 广见闻 , 资采掇 。其纂辑的主要原则是, 重事实,兼重广义,凡经史创解、朝野遗闻、诗文歌曲之源流,工艺游戏之琐屑,有关临文之用者,莫不甄采 。后人伪托之书,如《迷楼记》《开河记》等
"南社是清末民初一个重要的革命文学团体, 其成员之多、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在当时文坛影响极为深远。陈去病是南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对南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才华横溢, 一生著述甚丰, 整理出版他的全集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此书收录了陈去病的全部著作, 如《浩歌堂诗钞》、《浩歌堂诗续钞》、《巢南诗话》、《诗学纲要》、《辞赋学纲要》、《病倩词》等。其记史、记传集、序跋集、启笺集等也收录于内; 其辑刊的《笠泽词征》、《吴江诗录》等亦全部录入。"
清)蒲松龄撰。《聊斋志异》是清康熙间文学家蒲松龄聚集毕生心血而成的小说名著。蒲氏晚年最后修改定稿本,为其七世孙携至沈阳。今存辽宁省图书馆的蒲氏手定稿本小说228篇、序文3篇,不仅具有极珍贵的文物价值,而且可以校补现行《聊斋志异》诸多版本文字的遗误。既是最好的文学读物,又是研究者的重要文献。本书卷首有康尔平前言,书后有姜亚沙影印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