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是以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为基础,共分十册,《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进行重新设计装帧,并增加与内容相符的木刻版画、书法作品,分册典藏,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 全面提升《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分卷本中国文学鉴赏辞典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套装共10册)》收录唐诗约1100首、宋词约1290首,基本呈现唐诗宋词全盛风貌。
品《老子》 本书是一部研究品读《老子》以及在实际中运用和驾驭其思想的学术专著,也是一部有着填补学术空白意义的学术新著。本书作者在较为充分占有研究资料的情况下,对钻研《老子》和道家文化,多角度评论其思想和艺术,巧妙运用老子思想于生活实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 全书共分三卷:品读卷、引用卷和道家卷。品读卷,主要讲述对老子思想的接触、了解的过程。通过日常工作的具体事例以及读书生活,展现了一代伟人孜孜不倦探求救国与治国之道的光辉形象,同时也体现他对学者的尊重和爱护。引用卷,是本书的重点。本卷选取了《老子》中的十二章为主题,以实际战例和历史事件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了在革命斗争以及新中国建设中对老子思想的活学活用。为我们展示了伟人的雄韬伟略,运筹帷幄。道家卷,主要讲述了对于贯穿中国古
作者遴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名篇,从全新的角度,运用独特的批评方法来阅读、阐释、品评经典名篇。该书既讲究专业性,提供专业性的把握方式和见地,又突破狭隘的论文路数,讲究清新、亲切、随意和文字趣味,视野宽广而又心细如发,重视感性、直指内心。该书涉及的诗人和作品众多,如屈原、曹操、陶渊明、陈子昂、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岑参、韦应物、韩愈、白居易、柳永、苏轼、李清照等,作者从一名读者的角度,借用哲学和心理学等方法来解读作品,既有学术专业性,又不失阅读美感。
《陈墨评金庸:形象金庸》系“陈墨评金庸系列”之十,专门谈论和分析金庸小说人物形象。金庸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和成就,广泛流传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在于金庸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人物。陈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52位人物作为分析谈论的对象,条分缕析,洞见迭出,使得一个个金庸小说人物鲜活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些研究者认定《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是一部反对暴政、歌颂仁政的作品。然而,汤武征伐是“犯上作乱”还是“替天行道”,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是常常被争论的问题。本书通过对儒家思想中关于“武王伐纣”争论的梳理,通过对《封神演义》中主要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分析,通过对“封神”意义的揭示,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本书稿尝试从反思中国现代性问题这一角度出发,重新解读赵树理的重要文学与戏剧作品,将其创作实践放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历史格局,特别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复杂关系中,并由此出发,反思当代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实践,重新估价赵树理的意义和价值。
《美国奴隶叙事(生平及导读)》从 教、研、思、读并重的角度出发,由导读和译著两部 分组成。笔者将《生平》放置在世界文学的大框 架下,对文本历史进行了梳理,提出若干解读方法, 并通过女性视角,与世界其他地区记录妇女所受暴力 的叙事进行了跨文化对话。作为近30多年美国大学课 堂上颇受欢迎的文本之一,本书介绍及提出的可供参 考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推动奴隶叙事的研究。同时 ,导读涵盖文本历史、教学方法、比较文化讨论题、 参考文献选读及文本批评与学习的公共资源索引,为 使用译著的学者、教师与读者提供外研究成果汇 编以及英美学者在课堂上讲授该文本时常采用的方法 。
日本的和文学(用假名创作的文学)是以女性为中心的,而中国的士大夫文学传统鲜少有恋爱的题材。由此差异出发,汉学家川合康三在书中讨论了中国的恋爱文学与女性文学,通过与日本和文学的比较,对从先秦到晚唐这一段时期的中国“恋歌”进行细腻、深入的解读,并由此剖析中国古代复杂的社会关系,阐发从这一独特土壤中生长出的恋歌的无法复制的文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