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是否遵循一套法则?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预先设定的吗?那些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元素,究竟是技巧还是情感?面对创作,我们应当通过勤奋学习来掌握其中的法则与技巧,还是应当更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仅靠模仿知名作家的风格,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而今,人们又该如何重新解读经典小说? 《漫游在雨中池塘》是布克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乔治 桑德斯结合其在雪城大学教授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二十余年经验,精心编撰的一部充满智慧与幽默的评论集。在本书中,桑德斯深入剖析了契诃夫的《在马车上》《宝贝》《醋栗》,屠格涅夫的《歌手》,托尔斯泰的《主与仆》《破罐子阿廖沙》,以及果戈理的《鼻子》这7个俄罗斯经典短篇,引导读者探索短篇小说的结构,辨析作品中的巧妙设计与不经意间的灵感
精选*的诗词、书法、对联、书信等内容,诗词部分的题解、注释和品评本着求实、求真、求新、求美的原则,以充分展示*诗词思想性、艺术性中*感人的魅力。同时结合*诗词手迹,以展示*书法的精髓。另外,精选*的部分对联及其关于诗词的书信,可全面展示*的艺术观。 让*的诗、词与书法,在不加鼓吹的氛围里回归中国诗史与中国书法史的时代序列,是时代清明与平民自信的双重吁求;让对*诗词与书法的鉴赏,变成中国大众的文化常餐,自加选择、自加品味,是文化传播与文化接受的必然呼应。
《世说俗谈》是文史作家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刘勃以讲段子的形式来趣味解读《世说新语》中各种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行为和思想。全书分为 汉魏易代与始畅玄风 竹林七贤 中朝的浮华与梦幻 江河之异 绕不过去的老贼 等五大章节,刘勃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参照《晋书》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精准考据,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理,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与苍凉。
你知道一本书是 文学名著 ,但你是否知道它何以成为名著? 荒岛种田流 始祖何以成为名著? 人变成虫的荒诞事何以成为名著? 三观不正 的出轨故事何以成为名著? 本书针对大众读者阅读名著的常见问题,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读者更新文学认知,构建起品读名著的阅读体系,从而真正领略文学名著的魅力,重拾阅读乐趣。 当你合上书时,那些曾被贴上 枯燥 难懂 标签的经典,将成为你丈量文学世界的标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聂作平重读《水浒传》的系列随笔。作者将文本细读的功夫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相结合,以水浒人物为线索,以水浒故事为切入点,分为绿林篇、世情篇、政治篇、权谋篇、学术篇五篇,深入解读历史、社会、时代、人性种种幽微细处,笔意深沉、力透纸背,目光如电、直指人心,揭示英雄江湖的另一面。
《红楼梦》比起其他古典叙事名著,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复杂,尤其自2017年成为高考必考内容之后,造成了很多中学生及家长的困扰。《曹雪芹的疆域: 红楼梦 阅读接受史》作者计文君以《红楼梦》为研究主体,从文化物种获取生存度的角度,勾勒了《红楼梦》从诞生到今天的传奇 经历 ,对《红楼梦》从 抄本 到 正典 的接受史及传播史进行了阶段性梳理和深度解读,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红楼梦》更深入、更集中的思考和新读。本书为《红楼梦》研究普及读物,既有学术研究著作的逻辑性阐述,亦有生动有趣的表达,对中学生接受《红楼梦》原典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红学泰斗 周汝昌以独特视角解读《红楼梦》。《红楼十二层》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隐、《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全方位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 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 ,还原历史真相。 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趣别致,引人入胜。
该书稿收录古典诗文名句近3000句,均为我国古典诗文中脍炙人口的美言佳句,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俱佳,每句设 注、译、评 予以清晰解读: 注解 对重点难点字词进行解释,简明准确,清除理解障碍; 释义 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通俗易懂; 点评 揭示意蕴、特点及功用,深刻凝练。全书按意义类别编排,涉及政治、规律、时节、花卉、家庭、教育、学习、修身、处事、心志等11个篇目,每篇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小类,纲举目张,层次清晰。每句注明出处,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方便查检。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古典诗文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翻遍红楼,阅尽尘世。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通过末世里的神情和荒唐,揭开人性真相的维度。书中内容共分三部分。辑:红颜 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十二钗,在大观园里度过了美好的韶华,命运却都千回百转,随风飘逝。第二辑:情缘 情天情海幻情深,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世的光阴。情皆因缘,缘亦为劫。第三辑:江湖 江湖秋水波浪多,一部红楼,写透人性。无论是为生活折腰的刘姥姥,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小葫芦僧,都是人心的江湖。在红楼的琐碎生活中提炼出令人震颤的情感和哲思,让每个人物都展现出他复杂的一面,展现出他们人性深处的善与恶。
中华诗文鉴赏辞典类图书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赏的图书。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诗经》算起的三千多年诗史中,名家辈出,璨若群星;佳作纷呈,争奇斗艳,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学习、赏析古典诗词是代代国人乐此不疲的幸事。20世纪70年代始,上海辞书出版社先开始出版此类图书,极受读者喜爱,畅销不衰。此后,同类图书层出不穷。我社组织的这套鉴赏类丛书,部头稍小,选目更精,辞赏文字更注重原作内容的串讲,少一些枯燥无味的考据,在解释清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再引导读者进行艺术欣赏。
本书是刘心武先生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新作。该书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涉及的12位女性为主,以《金陵十二钗副册》等信息涉及的4位女性为辅,结合《红楼梦》的文本,一共探讨了16位女性与一些花木之间的联系,并将与人物性格或命运联系*紧密的花作为人物的象征,引领读者体味曹雪芹的创作苦心。一方面,作者通过文本细读向读者展示了曹雪芹的精妙构思,即如何用 无意随手、伏延千里 的手法预示人物的人生遭遇和*终命运,表现了曹雪芹对金陵十二钗花样生命、花样年华的无比赞赏与珍惜,对摧花风雨的满腔愤懑,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作者对相关花木均做了植物学上的解释,使本书具有科普性,体现了花木的植物属性、文化内涵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相通,别具一格。这种写法有利于读者体会曹雪芹运用花木侧面表现人物生存状态
《水浒白看》是王路在经典史学和文学功底的一次集中展现,全书分 山林 市井 渔樵 三部分,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路的分析看出了林冲的愚、李忠的厚、鲁智深的孤独 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名著。
《红楼碧看》,着重探讨《红楼梦》中的细节与人物。人物内心曲折的情感,因为过于隐微,不能直接反映到纸面上,但推究人物的一言一行,揣摩人物性格及其经历,能发现有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一些似乎有明确结论的问题,当你仔细地在文本中寻找蛛丝马迹,就可能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另一种解读。而一些不被读者注意的细节,也可以通过对诗句和典故的逐句解读得到答案。 本书挖掘《红楼梦》中不太被读者留意的点,从文本的细节出发,重新梳理故事和人物关系,考察一些不大被留意的次要人物,你会发现,《红楼梦》竟然像一本自己此前没读过的书。本书不仅是写红楼,更是写人情,不仅是写人情,更是向读者分享读书与观察世界的视角与方法。读者评论,就像重新上了一遍爱上的语文课,提示细节,处处是精品。
本书语言生动并富有意蕴,引用史料翔实,结合时代背景向读者讲述了毛泽东如何通过学习和自觉修为,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历;对毛泽东的早期作品进行了品读,分析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对毛泽东的启蒙作用。
南宋著名文学家姜夔以词著称,诗名渐为所掩。白石诗格调高秀,饶有神韵,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引杨万里评其诗有 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指出 他的字句很精心刻意,可是读来很自然,不觉得纤巧,这尤其是词家的诗里所少有的 ,足见其重视。本书以夏承焘辑校《白石诗词集》中《白石道人诗集》《诗说》为基础,汇集姜白石全部诗作,每一首诗均分 校记 笺注 评析 三项,进行详细笺释,书后附有《年谱简编》、《自叙》、《白石辑传》,为学界进一步学习研究提供可靠且便于利用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