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从问题意识出发,不仅考察贡布里希的研究过程,更深入反思他研究的结果,探讨贡布里希为什么和如何运用交叉视野,并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维度上去全面把握和评论贡布里希艺术史理论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威廉 莫里斯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郑立君著的《威廉 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基于艺术学视角,运用众多一手文献资料,综合借鉴传播学、译介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成果,以时间为经线,以学界对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诗歌与小说艺术和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为纬线,梳理了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一百多年来传播与影响的历史脉络,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译介与接受的共性、个性以及历史关联,并分析了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影响的局限性、原因。
本书为博士文库丛书。由于金陵在政治、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特殊性,金陵地区成为明王朝遗老遗少们的聚集地,在此形成了独特的金陵文化圈,其特点是带有明显的遗民文化特征。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艺术家们以其独到的艺术眼光、精辟而客观的艺术言论和主张,推动金陵画坛的整体画风以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姿态发展。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这一时期的金陵画坛作了透彻的研究。
《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海外艺术学经典文库》也可译作《美学与艺术原理》,1906年在德国出版,中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海外艺术学经典文库》前5章是对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后面6章,就是对一般艺术学问题的探讨,如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分类体系、艺术的功能等等。
《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在论述现代化现代性与中国美术的关系时突出对文化现代性的表述,以此避免落入简单反映论误区。《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对中国美术各时期对现代化现代性的表述都有分析,但将主要篇幅放在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美术的表述上。中国当代美术(当代艺术)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的,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产物。作者看来,《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述及的前三个现代化时期(详见第三章)中的美术对现代化特别是现代性的表述上都存在着“跛足”的现象,而自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美术无论从形态上,从思想的深度上,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从最少受政治左右这个角度上看,都是前几个时期所远远无法相比的,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中国几百年来艺术发展条件的时期。因此《现代化与百年中国美术》将研究的主要
《发现:百年江丰文献集》共分为展呈的历史作品与档案、缅怀的历史江丰百年纪念座谈会纪要共两部分,内容包括:铁马耕耘艺术成就与理论建树、筚路蓝缕美术教育思想与实践、玉汝于成新中国美术体制的构建与管理等。
直到最近几年年,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才真正在英国爱乐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富于激情的表达和高尚的气质得到了恰当的评价。
《敦煌艺术美学(第2版)》是结合敦煌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一次成功尝试,具有填补相关学科空白的意义。全书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中心,结合建筑、雕塑、音乐、舞蹈、变文等相关艺术类型,以敦煌艺术的美学追求为主脉,从纵(“考镜源流”)横(“辨章学术”)两个方面作出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为当下敦煌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建设走向纵深作出了宝贵探索。
本书为朱志荣教授主编的《中国审美意识通史》的明代部分,本书在概观明代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基础上,从文学(主要是时代性的文体如小说、戏曲和小品文)、书法、园林、服饰、绘画、瓷器、家具等艺术形式和生活器具之中具体展开对时代审美意识的考察和梳理,历史地、逻辑地展示了有明一代审美识意的时代特色。
明代浙派为十五至十六世纪明初画坛首要的绘画潮流,它并非特定的绘画机构,而是代指一群作画风格相近的画家。浙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戴进和吴伟。
这是一本由艺术家高氏兄弟撰述和拍摄的摄影创作集,图文俱佳。在人人都有手机、随手拍的,这本书堪称手机摄影指南。在书中,高氏兄弟通过自己的作品阐释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意味的意象、如何进行简洁有效的构图、如何与被拍摄者有效沟通,更重要的是,如何拍出日常事物的独特性,练就一双摄影之眼。
本书内容: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生命存在的一种证明。放声哭泣是人隆生的个本能行为,在没有对世界有任何认知的情况下,哭声就不会是对尘世的拒绝与母亲生身的抗议,这象征生命的哭声就是本能,新生命需要母亲的乳汁(特质)与身体的行为始终是心念传达的最直接方式。从某种意上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人体内在需要的一种延伸的表达。艺术也不例外,不论是什么样的艺术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的行为过程或是过程的记录。
21世纪的中国,随着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基础美术教育正在日益彰显出她的重要意义和无尽魅力。如果说当下美术界可有与'85新潮之深远意义相比的历史现象,那就是基础美术教育所进行的深入改革。本书是“美术教育学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艺术与认知》,本书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抽象的艺术认知概念。书中描述了北美心理学长期存在的行为主义传统,以及这一传统渐变成为当代心理学领域占主要地位的认知观点的过程;书中对当代认知理论中的主要理论派进行对比,审视个体构建自己现实观的观点;探究了认知灵活性理论;还对艺术作品创作产生和他人对艺术作品的解释中的隐喻、想象和叙述进行了认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