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隐士与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成果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方法;中国古代的隐士;中国山水画肇始于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与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历代隐士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秦菊英编著的《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史》立足中地大陆艺术设计教育,以20世纪中地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为核心研究内容,用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透过教育学的视野,以时间为经,以重要的设计教育人物和代表性的学校为纬,对此做了专门的研究和详细的梳理,研究相当完整、系统,资料丰富、典型,对以后相关研究具有的学术价值。对今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另外,在关注内地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同时,也将20世纪港澳台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研究体例系统清晰,具有的前瞻性和参考意义。
《艺术史的基本原理》(作者沃夫林)共分为线描与图绘;平面与纵深;封闭的形式与开放的形式;多样性与同一性;清晰性与模糊性;模仿的形式和装饰的形式;重新开始的问题;重心的转移;外部的和内部的艺术史等内容。《艺术史的基本原理》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及设计实践的经验总结和体会。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以科学的态度介绍了西方国家从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历程,包括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不同发展阶段设计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典型作品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与理论研究成果;揭示了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本书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地融于一体,资料丰富,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对于大专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本教材也可供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生和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和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艺术史》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苏立文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5000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由英国威尔·贡培兹所著、王烁和王同乐共同翻译的《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一书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一位资深艺术评论人的“单口相声”,现代艺术也可以这样有趣生动。没有抽象的概念,没有拗口的术语,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现代艺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