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艺术通史》经典版译自世界知名艺术史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第15版。本书自海伦 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断再版,堪称读者多、流传广的艺术通史;本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 本书是以西方艺术史为主线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经典版,包括了西方史前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18世纪艺术、19世纪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等内容。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
《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内容简介:“敦煌艺术名物研究”,它的重心不是佛教艺术,而是佛教艺术移植过程中接纳它的土壤、这片土壤上面的物质文化,此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何接纳来自殊方异域的各种事物。
《中华图像文化史》是我国部中华民族的视觉文明通史,分专题深入研究了自远古至1949年大中华地区的图像,以及中华图像文化的形成机制。该项目分为断代史和类型史两个部分,“皮影卷”属于类型史之一,专门研究了中国古代皮影图像的历史。包括皮影图像的生产、皮影图像的符号系统、皮影图像的传播场域、皮影的地狱图像、皮影图像中的神怪世界、图像与文本等。
《中华图像文化史·先秦卷》以“史”为经,以“图”为纬,调动考古学、美术学、文献学、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多视角、全方位地对先秦图像做出立体解读,透视先秦时期丰富的图像含义。 先秦卷从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入手,借助相关文献、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图、文互证的模式,从先秦时期的图像总貌及其生产、传播、符号解码几大方面展开讨论,进而更加详细、深入地探究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器物上图像的意义、影响与发展。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不仅意味着今天的艺术看上去已经截然不同,还意味着我们的艺术话语已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假设可以确定地说它选择了某个方向的话。 以此为开端,汉斯·贝尔廷在这个千禧年结束之际对艺术和艺术史做了一次精妙的反思,而他所倚赖的基础便是他更早期那部大获成功的《艺术史的终结?》。贝尔廷“以对艺术本质作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创理论而闻名”(《经济学人》),这一次,他审视了今天的艺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被人观看并受到诠释的。他指出,当代艺术已经挣脱了艺术史为它构建的框架,并呼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书写艺术。本书中,他亦毫不费力地在当代热点问题(全球和小众艺术的兴起及其对西方艺术史造成的影响、装置和影像艺术、陷入困境的艺术博物馆体制)和长久以来一直居于艺术史定义核心的老
《神行陌路》是叶锦添继《神思陌路》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新东方主义”美学的佳作。本书从神思陌路出发,进入了新东方主义的第二阶段。此次以流动的思想探索陌路,延续着神思世界的影响。本书从“回家”开篇,试图以感性的叙述回溯到自我的历史,深入到内在的感官领域,以个人经历出发进入陌路。随后,从对古代中国文化底蕴的探索游走到当代美国文化对东方世界的同化,又从日本被全面西化又同时有所保留的传统文化到阿喀朗?汗的故乡孟加拉国的印度文化,进入一个全球经济脉络以外的世界以及他以个人身份闯进世界中心运作模式的个人省思。最后,探讨了后巴别塔的图像世纪和东方世界的实质面——从虚到实、虚实并置以及潜入空净和侍的艺术,挖掘中国古典艺术中留白所体现的原型。本书涉及的范围包罗广阔,是一本经验哲学的著作,内容从个人
在过去的1/4个世纪甚至更漫长的时间里,这本艺术史的力作一直是探寻人类艺术遗产的经典读本。从旧石器时代的过去到数字化的当下,每一块大陆、每一种文化都被涵盖,本书清晰的表达以及不偏不倚的论述,如同展开了一幅广阔史诗般的画卷,纤毫毕现。在本次第7版修订本里,当代艺术史家迈克尔·阿切尔详细叙述了过去20年的当代艺术,娓娓道来,真实地勾勒出我们文化史的进展。 本书配有1459幅插图,其中包括714幅彩图,20幅地图,123幅图表以及22张时间表。 书中所选内容均为历史意义时期的艺术作品,按照经纬划分章节,从建筑、雕塑、绘画、摄影等领域甄选最出众历史背景的作品供读者博览。更分享了同时代不同大师风格迥异的作品,让身临其境的你体会不同艺术家的作品风格。 通读此书,你可以恰切的感受世界艺术史的绚烂以及历史的变
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在新时期获得了的成就。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的研究领域,都不断有新的学术成果涌现,甚至前贤。与此同时,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与教学的学术队伍,老中青皆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薪火相传,代有接力,不断壮大,这是可喜的事!放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项重要而突出的成果,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为《中国艺术史》组成部分的中国音乐断代史着作。其历史叙事范围,上溯9000年、下逮20世纪上半叶,由此构成我国套完整的中国音乐断代史研究成果。这套乐史丛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音乐史领域的断代史研究,次具有上规模的整体性学术效应。 本书分远古三代音乐史、先秦音乐史、秦汉音乐史、魏晋南北朝音乐史、隋唐五代音乐史、宋辽金夏音乐史、元代音乐史、明代音乐史、清代音乐史、民国音乐史等10个部分,上溯9000年,下逮20世
《中华图像文化史》是我国部中华民族的视觉文明通史,分专题深入研究了自远古至1949年大中华地区的图像,以及中华图像文化的形成机制。该项目分为断代史和类型史两个部分,“皮影卷”属于类型史之一,专门研究了中国古代皮影图像的历史。包括皮影图像的生产、皮影图像的符号系统、皮影图像的传播场域、皮影的地狱图像、皮影图像中的神怪世界、图像与文本等。
《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以多个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剖析了在美国长期盛行的过度消费行为,鼓励大家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其中,作者通过探究消费者隐秘的内心世界来揭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消费习惯的研究方法,开辟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