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艺术通史》珍藏版完整译自世界知名艺术史 Gardner s Art Through the Ages 第15版。 本书自海伦 加德纳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不断再版,堪称读者多、流传广的艺术通史;本书先后被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甚至美国精英高中选为教材,也是非常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本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 全景化 视角展示艺术发展美的历程。全书共38章,近125万字,收录近1700张高清图片;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艺术,广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 本艺术史关注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注重普及性与趣味性,力求明白易懂,致力为更广大艺术爱好者开启艺术圣殿之门。
本书译自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5版,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拥有权威性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自12版在我社推出后,广受好评。但艺术史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15版将从译校和装帧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和升级,为艺术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奉献更好、更新的资源。
《剑桥艺术史》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欧美艺术史名家联袂撰写的一套西方艺术入门读物。上至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光荣与壮丽,下至20世纪层出不穷的变革与创新,萃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呈现每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全新升级版精选近800张高清图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带领读者在书页间穿越西方艺术几千年的 美风景。
自从沈福文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主编《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1992年易名为《中国漆艺美术史》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以来,一个甲子过去了,境内外再也没有出版过一本中国漆艺史,可见写作的难度和沈氏著作的开启意义。笔者虽曾撰写漆艺著作多种,每本中“史”占了不小的成分,而出版一部超越前人、超越历史的中国漆艺通史,才是笔者几十年来未敢忘怀的夙愿。本书重点梳理古代,突显传统精华,做到纵线不断,横面涵盖宽广,详略得当,不堆砌琐碎资料,不轻重失衡。鉴于现当代,中国的髹饰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手工技艺跨入现代生活、传达现代审美的标杆,故而,本书写现当代一章投入调查精力最巨;又鉴于当下时风煊炽,泡沫资料过多而历史需要沉淀,故而,本书对市场经济时代记录既尽量从简,又努力使可记于史的人物事件各有其位,记当代
本书是艺术史研究的第十一卷,分论文和书评两部分,收录了《漢代墓葬的佈局與設計》、《漢水中游三座南朝畫像磚墓的初步研究》、《中山大學圖書館藏北齊盧舍那法界人中像及相關問題》、《關於洛杉磯縣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唐卡的幾個問題》、《陳衡恪先生中國畫學與義寧陳氏之學》等十八篇论文。
《中国古代隐士与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成果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方法;中国古代的隐士;中国山水画肇始于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士与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历代隐士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研究年画艺术的历史,总结民间画师的经验,探索民间美术的特殊规律,识别传统年画中的精华和糟粕,论述其传统,批判轻视民间美术的错误观点,为发展新时代美术创作和年画推陈出新提供借鉴,丰富和扩大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年画史研究的重要任务。这本年画史就是鉴于以上需要,根据作者历年来收集调查的资料及个人粗略的研究成果,尝试阐述这一古老的、民间的、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画种的发展,希冀在年画史和美术史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艺术与鉴藏: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作者在大量海外的原始资料和渊查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文物于近代的各种流出形态,阐明其复杂的历史背景,特别围绕其与日本的关系加以探讨,并着眼于日本古董商对中国文物的传播与收藏的形成所起的作用,阐明其意义,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山中商会的会长山中定次郎所处的决定性地位。全书资料翔实,尤其是使片到许多国内难得一见的原始资料,视角独特,分析透彻,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有关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史的专著。
本书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2版翻译出版,由中央美院专家翻译。 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通史之一,还被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大学选为艺术史教材。 以“全景化”的视角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本版《加德纳艺术通史》为2013年新版,收录了1200余幅高质量原版大图。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版《加德纳艺术通史》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
本书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不仅意味着今天的艺术看上去已经截然不同,还意味着我们的艺术话语已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假设可以确定地说它选择了某个方向的话。 以此为开端,汉斯·贝尔廷在这个千禧年结束之际对艺术和艺术史做了一次精妙的反思,而他所倚赖的基础便是他更早期那部大获成功的《艺术史的终结?》。贝尔廷“以对艺术本质作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原创理论而闻名”(《经济学人》),这一次,他审视了今天的艺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被人观看并受到诠释的。他指出,当代艺术已经挣脱了艺术史为它构建的框架,并呼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书写艺术。本书中,他亦毫不费力地在当代热点问题(全球和小众艺术的兴起及其对西方艺术史造成的影响、装置和影像艺术、陷入困境的艺术博物馆体制)和长久以来一直居于艺术史定义核心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