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插花史》乃中国迄今*一本讲述中国插花艺术史的专著,系我社引进出版。原书名为《中国插画是研究》,此次再版过程中有少数修订,并以《中国插花史》之名予以刊行,乃名至实归者。该书为黄永川先生数十年潜心插花艺术史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从插花艺术萌芽之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多变的发展历史,并从古代典籍的引证中勾陈出了一个生动的历史图卷,插图精美,是广大插画艺术爱好者不能或缺的专业读物。作者为台灣嘉義人, 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 意公子用她独有的视角,以时间为写作脉络,通过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珍品串联起了这波澜壮阔、脉络纵横的艺术历程,配上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带领读者重新认识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涵,感受中国这片土地独有的艺术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本书属于 辉煌的艺术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暂无
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艺术从来都是一种双向选择、双向回授的影响关系,既有纵向流传, 有横向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民族迁徙、工艺交流,都左右着文化变迁和艺术走向。而现有的美术史研究大多沿袭了传统的国别史书写方式,致使地域与文化的美术史中的交融互鉴现象未能彰显。 本书是世界上 部署名“跨文化美术史”的专书,汇集了 外十四位学者的十八项重要研究。这些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了观念上的创新, 在于用充分的案例,具体演示了跨文化美术史研究的展开路径。它以方法论视野、装饰与物质文化研究、书评、译文和访谈等多种形式,探寻东西方之间艺术的文化语境、图案的生成机制、以及不同文化艺术间的交互影响,尝试追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建构过程,并提供讲述故事的另类思路。
本书是艾柯论述中世纪美学理论、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作品。中世纪之美在艾柯笔下呈现出自成一体的活力,它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在教条的思想环境中悄然演变,直到发展出成熟且具有批判性的观念体系,对现代所继承的传统做出了基于中世纪视野的修正。 艾柯的论述从中世纪文本中汲取了神学、诗学、神秘主义、柏拉图主义的思潮,他探讨的艺术作品涵盖了教堂、雕塑、珠宝、绘画、音乐和古抄本。经过艾柯的解读和阐释后,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和艺术作品流溢出一种原始和独特的美感,它的缜密性和普适性直至 都能够在我们身上激发出新鲜的见解。
本书由《中国美术史》《中国古美术图谱》两部分组成,共收录18万字,200余张珍贵照片。 《中国美术史》为《东洋美术史》的中国部分,初版于1925年,是大村西崖的代表作,也是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的中国美术通史。全书约18万字,以时间为轴,从先秦至清代,内容涵盖绘画、雕塑、陶瓷等美术领域。文字简洁生动,富有洞见。 《中国古美术图谱》初版于1925年,收录了200余张金石文物、宗教雕塑的珍贵照片。图谱中很多文物或流散于国外,或因遭到破坏已消失不见,因此极具史料价值。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 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二卷,所讲述的古典学术史由文艺复兴起,至18世纪。全书首先以意大利为中心,讲述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著作的研究,接着16,17,18世纪各为一章,每章分国别讲述古典学术史。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地区,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德国,均有详细的论述。
由扬之水所*的《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 味)》里所讲述的桑奇三塔彰显的不是偶像,而足觉 悟者的觉悟,他的说法及他说的法。 它不仅不表现佛陀,连僧倡也不表现,因此画面 中的人物以世俗形象为主。供养人之外,*多的是王 暂、贵族、武士、侍从,还有天神,药叉,魔鬼,外 道。可以说,它是用世俗生活和传统神话的表现方式 来讲述佛国故事。
《楚风艺丛:楚艺术史(一个被湮没2000余年的艺术传统)》是一部断代的、区域性的艺术史,是完整的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对于一部完整的中国艺术通史而言,楚艺术史又是一个有显著自身特质的独立结构。就艺术样式和它们所包容的文化内涵而言,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楚艺术那非同寻常的魅力。这些重见天日的楚艺术品使我们得以窥见上古时期人类心智和精神的一科一十分独特的艺术显现。从这一意义上讲,楚艺术不惟明显区别于中国东周时期北方地区的艺术,也是与人类在古代世界所有杰出的艺术创造,与早于它的古代埃及艺术、巴比伦艺术,以及与它大致同期的希腊艺术,稍后的罗马艺术相互辉映的。
《水彩·粉画卷(1949-2009)》内容包括总序;卷首语水色百年凝望;引言;节西方水彩画和粉画;第二节早期上海水彩画;第三节清末民初上海水彩画先驱;第四节上海月份牌画;第五节早期上海粉画;第六节相关论著;章水彩画的黄金发展期(1949—1966);节历史背景;第二节全国性展览中的上海画家;第三节上海重大水彩画展览和活动;第四节小型画室的水彩人才培养;第五节水彩画题材与形式的分化转换;第六节写实主义画风的确立;第七节水彩画的出版和传播;第八节这一时期上海水彩画的地域特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