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以及云南么些族的生死观。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关。
本书是我国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阐述了我国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本书的艺术批评史绝不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批评思想(如绘画批评、音乐批评、舞蹈批评、书法批评、戏剧批评、设计批评等)的发展史的集合,而是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诸子百家著述和两汉儒生注经中,抽取、提炼出适用于整个艺术批评的命题、概念、观点和思想加以系统的阐述。在写作上追慕冯友兰和朱光潜先生的写作风格.力求做到“有深度的通俗”。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本书从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技术转化的视角出发,基于3E系统集成模型和多区域动态排放权交易综合模型理论,对碳减排行动的宏观成本评估、减排政策工具选择、内生能源效率改进背景下的减排分担规律和减排结构的演化、我国能效改进的减排贡献潜力、风能和光伏太阳能等代表性的非化石能源技术对传统煤电替代的减排贡献演变规律以及替代减排所带来的辐射强迫收益和温升收益,以及基于排放权交易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对减排和技术扩散的差异化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天雨流芳”,此四字原是汉语,意为天降润雨,滋生万物,但如以纳西语发音,其意思却是“去看书吧”。本书集结了李霖灿先生多年涵泳艺术天地的系列文章,他以四十年老博物馆员的体验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能,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讨论了中国艺术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几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陶瓷、雕塑以及云南么些族的生死观。借由“体物言志”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生活与处世的态度,在书中,作者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如何欣赏一件艺术品,并且随时提醒大家:生活之中无处不蕴藏着艺术之关。
本书“以主题为经,以历史为纬,深描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史”。本书在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中,择取32个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的概念、论题和基本学科,统称之为“主题”。这32个“主题”分别是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几个最为常见、基础、核心的概念的史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一些长期探讨或集中讨论乃至论争的理论问题的史的勾勒;对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形成的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艺术学分支学科的回溯、回顾与梳理。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史”的描述,本书比较立体、整体、简略地描绘出一幅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发生、演化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