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为油画家、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传承人高山。这是一本大8开的图文画册,书中收录了80余幅高山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及壁画再创作作品。敦煌壁画是不可触碰和再生的人类珍贵艺术,而将其复制并整理临摹更非易事。经现状临摹、复原临摹、整理临摹到后再创作临摹,他重新对人物造型、色彩问题、颜料材质的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大胆的改进。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具有学习、临摹、欣赏价值的石窟类壁画好书。
《中国艺术5000年》(经典版)以中国各历史朝代为纵向轴,以同一时期不同艺术门类为横向轴,以中国古代艺术史中40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国宝级文物为焦点,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古代艺术不同门类的发展与演变,将艺术史中的起承转合融入具体作品之中,用心讲述每件艺术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故事。通过精选的中国历代经典艺术品,给读者带来一场有关中国5000年艺术的视觉盛宴,青铜器、陶瓷器、漆器、金银器、丝织品、雕塑、绘画、书法、石窟、古建交换登场,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和精炼的作品特点介绍,让内容更加全面和富有故事性,让读者能够快速领略中国古典艺术之美。 1. 著名专家学者历时5 年编撰修订,精选400余件国宝级文物,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陶器、玉器、瓷器、漆器、家具、金银器、织物、建筑、园林、石窟等艺术全门类,讲述中国5000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
《装置艺术在中国》全书分五章,、二章探讨了装置的美学定位、装置的修辞语言、装置的起源和在西方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追溯和记录了中国装置艺术发展的过程和现状;第四章探讨了装置艺术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相关问题;第五章是中国台湾、香港装置艺术发展的简略描述。后附装置艺术大事记是首次详细地将中国装置艺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2016年重要事件以编年方式加以记录整理。 该书为作者自2015年开始写作的文化部课题,历经4年完成。作者曾出版《装置艺术》一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本书是在《装置艺术》基础上,增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国内目前关于中国装置艺术研究完整的一部著作。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是 伟大的博物馆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主要介绍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的历史及主要馆藏。作为丰富多样艺术品的守护者,巴黎蓬皮杜中心从它于1977年1月31日对外开放起,就已成为全球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社交和庆祝功能的当代展馆。在岁月的流逝中,它和卢浮宫一并成为法国值得一看的地方。卢浮宫代表了理想中的法国文化教育中心,而蓬皮杜中心则展现了法国现当代的一面。蓬皮杜艺术中心被视为当代博物馆中的先锋角色,它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并称为世界三大现代艺术博物馆。
该书从“会心”着眼,内容涉及中西方绘画艺术、理论及哲学,更包括绘画的层次和新文人画等热门话题的探讨,是一部难得且易读的绘画理论著作。该书各题独立成篇,虽非系统论述,但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艺术理论及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论述中,融通中西方绘画理论、哲学,审视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为读者展现了绘画艺术的意与象。
2016 年第 5 期 总第十七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赵叔孺研究、社史钩沉、学术研究、特别报道、艺丛信息。
2015 年第 11 期 总第十一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纪念唐云诞辰105周年、秋季雅集、学术研究、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2015 年第 05 期 总第五期 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吴茀之、专题.艺丛论坛、学术研究、新书介绍、春季雅集、社史钩沉、艺丛信息。
2015 年第 08 期 总第八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张宗祥研究、展研纪要、学术研究、旧事拾遗、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名家馆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