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 年 9 月,时任法国总统乔治 蓬皮杜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巴贝作为总统府认证的新闻记者加入了随行记者团,他用*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巴贝也因此成为了*个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摄影师。从此之后,巴贝多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四川、广西、新疆、香港、澳门等地,用颜色的变化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本书收录了巴贝自 1973 年以来在中国拍摄的三百余幅彩色照片,用纯粹的影像记录历史的演变。这些照片内容广泛,画面精致,极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1978至1985年期间,日本摄影师久保田博二花了1000多天,几乎走遍了中国全部省份,拍摄了超过20万张彩色照片。他敏锐的政治学眼光注意到中国正处在一段历史的起点。他来到中国,和老百姓一起住人民公社、上旱厕、坐牛车,不动声色地观察中国的方方面面,用镜头记录中国人的衣着、饮食、工作、旅行、娱乐。他同时捕捉到深刻的传统元素和新的表达方式。《早春的中国》从久保田博二的海量底片中挑选出370多张照片,既有广泛传播的经典作品,也有大量首次披露的精彩画面,为读者呈现一个如早春般萌发新生的中国。
《昨天的中国》 《昨天的中国》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 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鲜活、*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中国 1980》 本书是作者于1980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所拍摄的照片整理而成的一部摄影集。作者带着好奇的目光,记录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前的中国社会,镜头聚焦于天真无邪的孩子、淳朴和煦的老人以及恬静悠然的城市生活。照片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
马丁 帕尔将我们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们游览过的地方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又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许会认为马丁 帕尔是在将我们缺乏良好生活品味与判断力的现实问题,通过摄影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尤其后期他选择使用彩色摄影技术以记录现实世界浮华的名利场。而另一;有些人则认为马丁 帕尔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类人群也许深谙政治,但并不看重针对摄影伦理道德提出的相关观点,特别是在英国国内出现的。他们认为帕尔所记录的社会问题包括松散的社区纽带、对于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捧、全球休闲度假的旅游热潮、英国中产阶级的名利场,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 次阶级 虚影幻景等现象。 也许,马丁 帕尔只是同生活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那些郊区儿童一样,一直是局外人、旁观者,他不属于任何地方,
.
在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玛格南摄影师久保田博二一直在广泛旅行,并拍摄他周围的世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对黑豹党的报道,到无与伦比的朝鲜之旅,久保田大量记录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这本华丽的视觉传记凝聚了他一生中出色的作品,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重要项目,并穿插以多篇极具启发性的相关文章,足可成为了解摄影师一生事业的杰出范本。 相关推荐: 久保田先生这些照片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们的率真和直接,无须阐释。他的本领是观察而不施小技,记录而不加评判。 艾略特 厄威特(玛格南前主席,著名摄影师) 在其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里,博二都关注着世界范围的大事件。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到越南战争,从记录中国的变革到对朝鲜的独家报道,再到他深爱的日本,博二和他的相机见证了过去50年里发生的许多重大变迁
捷克国宝级摄影师索德克摄影作品集 索德克亲自监督,200余幅作品完美呈现 中性内文纸,宜于长期收藏
尼康是家喻户晓的国际知名相机品牌,尼康公司成立至今整整100周年,本书通过作者的藏品和收集的尼康历代产品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及其详尽完整地讲述了尼康从光学仪器到专注于相机与镜头研发的成长历史,作为庆祝尼康成立100周年,让广大的相机爱好者能了解认识尼康辉煌历史,更适合尼康追随者收藏研究。
作者对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摄影的热爱促使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曾多次深入非洲,对东非大草原的动物资源和民俗文化有着极具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本书与大家分享了野生动物拍摄经验、技巧,以及高ISO高速摄影噪点控制的“杰夫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喜欢野生动物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提高摄影水平。
在这部两卷套的画册中,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精彩的纪实摄影照片,主要拍摄于大清帝国灭亡前夕的1909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 一世纪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砥砺,一帧帧珍贵的黑白影像,写满回忆—— 1909年10月2日,由詹天佑先生主持设计、完全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张家口成为连接西北、华北和内地口岸的铁路枢纽,开启了张家口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京张铁路是“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的不朽杰作。“梦魂所寄,终不忘京张”表达了他对修建京张铁路的深厚情感。
艾略特厄威特从20世纪40年代就拿起了相机,1954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摄影让他的足迹遍布全球,而他的照片也出现在无数展览与摄影书之中。《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中收录了超过500张照片,其中很多都从未公开,这本画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来一窥厄威特的视界。从1959年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博览会上争吵的著名照片,到玛莉莲梦露在《乱点鸳鸯谱》拍摄现场的照片,再到许多凭个人兴趣拍摄的照片,厄威特风格狡黠独特,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名流或者普通人,怪异的或者日常的,数不清的地点、物件、动物和人,统统被我们时代*棒的摄影师之一捕捉下来。由穆雷塞尔撰写前言,查尔斯弗劳尔斯撰写内文,《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无疑是迄今为止**全的厄威特作品集。
《和悦:美国 国家地理 摄影师的心灵之旅》是《国家地理》关于摄影和名人名言的一本精彩画册,书中配有深刻的名人警句和漂亮的图片,每一页都值得我们停顿、思考和吸收,每月一个主题,例如治愈、适应、接受和力量。无论你是面对失去,面对转折期,抑或是在寻找每日前行的动力,《和平》将为你的每一天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意义。 《宁静》是《国家地理》关于摄影和名人名言的一本精彩画册。首次将精选作品组成礼品书。365天,365句经典箴言,365幅精美的图片,让读者在翻阅中享受摄影与生活的惬意时光。每一月都有不同的主题,所选图片将围绕这一主题编排。 《爱》以数不清的方式,激励、鼓舞着我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书采用每天一句箴言和一幅美图的方式,365天,天天都带给您愉悦和力量。每月的主题变化不断,从激情和勇敢到
中国摄影艺术家恒父先生的作品,总是这样独特,高逸不凡。恒父以“云水居”来比喻自己的追求的境界,他的摄影世界,透过质实的表想,蹈虚摄影,像云水一样没有凝定,让观者在太虚片云中,去把握世界的真实。摄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作为摄影作品,必然要呈现某种空间的存在,聚焦于某一个视点,在视觉的观照中,形成人与世界的关系。恒父先生将个人创作的摄影作品集结成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感受作品中的那份安静与平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建设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大幅度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社会整体进步和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完善的社会,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激励着中华各民族儿女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昂扬的精神,坚定的意志,无穷的力量,共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千秋伟业,一个国富民强、民主进步、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本书由世界著名摄影师萨尔加多完成,是一本关于咖啡的文化书,也是一部借助摄影艺术表达的咖啡文化书。萨尔加多横跨巴西、印度、埃塞俄比亚、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中国,坦桑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纪录拍摄了这十个国家的咖啡产地。这位巴西摄影师的眼睛,不仅看到了咖啡的产地,而且还看到了咖啡豆生产所必须的过程:从种子的栽培到枝繁叶茂,到咖啡果的收获和咖啡豆的晾晒,以及后咖啡豆的甄选。这些影像便是这次合作的成果。在这些影像中,我们所看见的是生命中多种多样的重要瞬间,那既是咖啡树生命的重要瞬间,也是咖啡农生命中的重要瞬间。萨尔加多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敦促我们思考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尚未答案的主题,有待他和我们去阐述,有待不同学科更详细的研究。
摄影,从本质上讲,是摄影者心灵对于现实的独白。回首自己摄影之路,越发感到摄影并不只是向外观望世界,更要向内审视自己。拍摄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背着相机走得更远,但其实,一 个人走得再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内心。摄影家一生中有多少时间在按动快门?如果拍摄每幅作品的快门速度以平均1/60秒的时间来折合,一位辛勤的摄影家,一生之中也只工作几十分钟而已。摄影的功夫远在摄影之外,真正的摄影成就不可能凭空而来,或是短时间的一蹴而就,而是摄影家学识、修养长期积累的结果。摄影于我,犹如修行。而修行重要的就是修心 修出一颗丰盈而平和之心。 心越丰盈、平和,看世界就看得越远、越透。聊以自慰的是,三十多年我一直以一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心态慢慢行走在摄影的路上,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我的创作效率并不高,但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