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瑰宝,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海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却发现尽是看不懂的满天神佛和残缺磨灭的壁画人物。那这些壁画曾经是什么样子?于是壁画的临摹成为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方式,成为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这些作品使得壁画具备完整性和历史沧桑的美感。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图》、莫高窟220窟《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莫高窟第3窟《千手观音》以及各个时期的飞天、藻井、
《苏州河》是陆元敏199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大部分的照片是在1991至1993年间问世的。陆元敏的照片决意对苏州河做出重述,朴素的影像里,苏州河重新成为安放一切的中心,重新庄严、雄辩、令人敬畏。一般的照片是“拍摄”出来的,他的照片是“流淌”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人不是与他的世界对抗或从他的世界出走,从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担和体现世界的命运,人物带着他的整个世界行动和生死。摄影家的情感与慈悲,他的宏大与郑重其事,他对时间和命运的领会一概由此发端。这是中国摄影久被遗忘的根本精神,而这个人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记起那长河落日的气象。
七大洲,曾任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的助手,并先后受雇于《时代周刊》、《生活》、《纽约时报》、《国家地理》、《纽约客》、《户外》等媒体,亲历了波黑、索马里、埃塞阿比亚、柬埔寨、卢旺达、伊拉克、中东地区的战火,但是,这些用出生入死换来的作品并不是他最看重的。他最愿意去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或偏远乡村,去寻找人类漫长的文明留下的印记。《美国摄影杂志》已经把他列入了当今影响力的100位摄影师。 雷尼尔希望自己的影像能“在现在展现过去,并为未来留存”。中国摄影出版社在此为各位奉上雷尼尔的精品佳作,并隆重推出回顾他30年历程的摄影作品专著,为您揭开21世纪地球上濒临灭绝的边缘文化之神秘面纱。
谁是薇薇安 迈尔? 这个隐没于公众视野之外近60年的神秘摄影师,自曝光以来,总被人们这样问起。 这本自拍摄影集《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精选近100张薇薇安 迈尔的黑白和彩色自拍照片,拍摄年代从1950s到1986年,记录了迈尔从20多岁到60岁的年华。这些自拍里的她,常常出现在反光物体表面或者玻璃上,大多形单影只,寥寥几张里,和孩子在一起,想必是她在工作时拍下的。看这些自拍,她眼中的自己,你会全面深入地认识一个更丰满的薇薇安 迈尔。 该摄影集为中文版首次独家引进。
摄影家张建平拍摄徽州二十多年,用影像的方式带着读者走进这片文化灿烂的土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州古村落,在书中得到了精准而细致地展现,包括西递、棠樾、宏村、祁门、呈坎、唐模、龙川、许村等古村落,除此之外,徽州三雕、徽州书院、徽州刻书、徽墨、目连戏等传统文化中最值得珍视的部分,也都在画册里一一呈现。作者还沿着当年徽商的足迹,去采访他们的后人,并拍摄下他们的生存状态、祖宗容像和历史遗物等。可以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徽州影像历史。
本书以作者的艺术论文为原型,结合作者收藏的大量一手照相馆老照片资料(大多数为首次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的照相馆布景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与展示。照相馆做为国人初接触摄影的场所,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与梳理,作者关注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已有八年,研究的过程中收集了几万张照相馆老照片实物一手资料,结合作者的独特研究视角。本书为照相馆的相关研究填补了重大空白。
人类朝圣的脚步从不曾停歇,从撒哈拉到西藏高山佛国的甘露,从伊斯兰圣地麦加到世界文明摇篮尼罗河,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理念,相同的是朝圣者同样的虔诚,一个摄影家三十年的朝圣路途,见证着人类不朽的信仰。
这本摄影集中,作者用了100多张照片记录了上海2003年至2006年之间的事和人。事,不乏大事,如中国的非典肆虐、美国9-11事件,上海的抗日大游行,伊拉克战争……但更多的是平凡的琐事,通过作者的镜头,让读者感悟镜头中的温暖、关怀以及情感。